摘要:十多年後,姜夔路過揚州,見一片荒涼景象,遙想起這次戰事,感慨今不如昔,山河破敗,自己譜曲,寫下了這首詩。上闋前兩句似李後主,寫繁華景象,揚州是淮河邊著名的繁華大都會,聽聞竹西亭景色絕佳,是下馬休息遠眺的好去處,過去這裏春風十里,一派繁華,而今我只看見一片片荒草。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華上下五千年,風雲變化,朝代更換頻荏,歷朝歷代,在卷帙浩繁的古詩詞中,留下了多少亡國之音,杜甫一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謂是道盡了亡國之人的辛酸苦楚。國破山河在,想必往日親近的山川一入眼,就能將人撞出內傷,五臟六腑揪心的疼痛,就像洛夫所寫,“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詩經用“黍離”來表悲悼故國之哀痛,讓我們從這3首詞中,來體味上至君王、下到平民百姓的黍離之悲吧。

1.李煜·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後主李煜是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他無心權勢,好詩詞書畫,精通音律,少年時期過得瀟灑恣意,卻因太子病逝被其父改立爲太子,後登基爲帝。他雖不戀皇權,卻並不昏庸,在其位謀其政,做了諸多利國利民的變革。可饒是如此,還是抵不過北宋的大舉進攻,最終國都淪陷,成爲亡國之君,被敵國俘虜囚禁。在被押送的路上,他寫下了這首緬懷故國的詩。

不同於其他亡國詩中一派淒涼景色,上闋寥寥數語,寫盡了南唐的繁華景象,國家四十年的歷史,幅員遼闊,宮殿樓閣林立,高大雄偉,青山綠樹連綿,一派好景,在這歌舞昇平的盛世中,誰會想到有戰爭呢?下闋卻筆鋒陡轉,寫離別之痛,自從淪爲俘虜,我日日消瘦,尤其想到我拜別宗廟的那天,宮廷奏起了離別的音樂,想到再無歸來之日,生離死別也不過如此了,想到這兒,千般滋味都如鯁在喉,無言訴說,只能對着妻妾宮娥們,默默的流淚。一首詞中,濃縮了一個國家的興衰,難怪讀之叫人肝腸寸斷。

2.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姜夔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全才,善詩詞書畫,音律譜曲。他家境貧寒,屢試不第,終身未仕,一生漂泊,雖只是一介布衣平民,處江湖之遠卻不忘君國,感傷時事。宋高宗時金主完顏亮揮兵南侵,江淮慘敗。十多年後,姜夔路過揚州,見一片荒涼景象,遙想起這次戰事,感慨今不如昔,山河破敗,自己譜曲,寫下了這首詩。

上闋前兩句似李後主,寫繁華景象,揚州是淮河邊著名的繁華大都會,聽聞竹西亭景色絕佳,是下馬休息遠眺的好去處,過去這裏春風十里,一派繁華,而今我只看見一片片荒草。接着便追憶破敗原因,自從金兵來犯,燒殺掠奪,城池荒廢,至今人們還討厭說起那次戰事。下闋用典重描,極盡落敗之態,料想如今故地重遊,即使杜牧的詞工精湛、意境美妙,怕也難適應這落差,用言辭表達出這複雜感情。二十四橋還矗立在此,橋下江波盪漾,月色淒冷,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芍藥,年年花開,可知它是爲誰開得這麼繁盛麼?雖還未亡國,可已有亡國之兆,南宋積貧積弱久矣,如今山河已然破敗如一盤殘羹冷炙,怎能不叫人痛惜呢?

【本文由“詩經情話”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散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