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對於山川的喜愛,自古有之,古人就尤其喜愛登高抒懷。我國地大物博,大小山川不可計數,各具性靈,對於山川的描寫,也在古詩詞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提到山,首先繞不開的就要數五嶽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恆山之奇、嵩山之絕,引得多少人不遠千里而來,只爲一睹其風采。那麼五嶽走進古詩中,又是怎樣一番風景呢?

1.杜甫與東嶽泰山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這首《望嶽》,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泰山之雄偉的一首詩了,作爲五嶽之首的泰山,有怎樣的風采呢?它集中了造物主所有的鐘敏毓秀,綿延千里,直接霄漢,層層雲海自山腰升起,波瀾壯闊,登上泰山之巔,放眼望去,所有山川都在你腳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便是五嶽之首的胸襟。

2.賈島與西嶽華山

《馬戴居華山因寄》

玉女洗頭盆,孤高不可言。

瀑流蓮嶽頂,河注華山根。

絕雀林藏鶻,無人境有猿。

秋蟾才過雨,石上古松門。

華山以險著稱,這在賈島的詩中也可見一斑,在詩人筆下,華山是“孤高”的,如玉女筆直陡長的頭髮,又如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垂天飛瀑,這樣的險峻之地,沒有人家,只有猿猴自在的攀援其間,一場秋雨過後,古松蒼翠欲滴,這絕壁上掛着的古松,也是一大奇觀了。

3.李白與南嶽衡山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迴飆吹散五峯雪, 往往飛花落洞庭。

氣清嶽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

門前食客亂浮雲,世人皆比孟嘗君。

江上送行無白璧, 臨歧惆悵若爲分。

衡山以秀著稱,與李白的詩一相遇,便又着了件華麗的衣裳。李白筆下的衡山,矗立在夢幻的紫色星空之下,白雪蒼蒼,衡山銀裝素裹,宛若南極老人,西風呼嘯,捲起衡山積雪,又似飛花般落到洞庭湖上,詩人讚揚衡山“氣清嶽秀”,青冥結精氣,連方圓人家都沾染了衡山的仁氣,可謂地傑人靈,人人都堪比孟嘗君了。

4.鄧克劭與北嶽恆山

《遊懸空寺》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

淨土絕塵境,岑樓綴遠天。

一灣巖畔月,半壁畫中禪。

俯視行人小,飄然意欲仙。

恆山以奇聞名,清代詩人鄧克劭這首詩,以寫懸空寺爲主,側面表現恆山之姿。懸空寺坐落於恆山之上,懸空而建,可謂是一大奇觀了,看吧,千仞山峯如屏障般挺立,這座古寺就這麼兀自聳立在半空之中,與曠遠的天際相接,隔絕凡塵俗世,一輪彎月掛在一半岩石孤壁旁,煞有禪味,從懸空寺上望山下行人,小若螞蟻,飄飄然甚至恍然覺得自己是天外神仙了,真叫人心嚮往之啊!

5.熊皎與中嶽嵩山

《遊嵩山》

獨背焦桐訪洞天,暫攀靈蹟棄塵緣。

深逢野草皆疑藥,靜見樵人恐是仙。

翠木入雲空自老,古碑橫水莫知年。

可憐幽景堪長往,一任人間歲月遷。

嵩山居五嶽之正中,恍若中流砥柱,以絕著稱。嵩山在唐代詩人熊皎的筆下便是仙絕,山林之中,草木繁茂,萬物皆有靈氣,以至於覺得野草都像是珍貴的藥材,偶遇樵夫都以爲是遇上了仙人,古木蒼翠不知年歲,山泉環繞古碑流淌,這石碑也久遠得辨不清年代了,這樣幽靜的仙境,真適合再此長居啊,無憂無慮,任憑外界風雲變幻、歲月變遷。

【本文由“詩經情話”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散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