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不仅仅是儿童节,也是事关众多车主的一个重要节点,那就是电动车上牌的最后时限。随着时间一天天迫近,车主们的心情不尽相同,有积极配合的,也有各种拖时的,但是当6月1日到来,新的规定总会是一视同仁的在马路上等着所有的电动车驾驶者。相应的规章要求,总还是要遵守的。其实这项改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和约束,在用车过程中,也是为整个交通环境带来了一份安全感。

变化,总是不易被接受

不可否认,电动车在国内发展的这十多年中,可以说是最深得民心的交通工具了。

几十公里的续航能力,带来实用的代步功能;

小体积,完全不用受停车难的困扰;

充电不仅方便易行,而且使用成本也超低;

到校门口接送孩子,完全无惧堵车;

当然还有些更便利的用法,比如偶尔闯个红灯,比如赶时间时逆行一段,又或者忙着送餐时在机动车道上迂回前进等等。电动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随着性能的进步和保有量的提升,和逐年增加的汽车一样,正在为交通环境增加巨大的压力。

所以对电动车的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种规范化管理,一定是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近年来,强化电动车管理的相关条例逐步在出台、完善。比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不能因取消脚蹬而失去其作为自行车存在的意义。同时以非机动车的身份来看,通过车重和车速也体现出机械化程度,所以对应有严格的要求。这些细节都在2018年发布的《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有详细要求。十几年轻松的用车生活,即将接受更严格的管理束缚,这必将是个不会很舒服的过程。就像是给一匹逍遥自在的野马,佩戴上鞍鞯一样,过程虽然艰难,却能带来更安全地驾驭。

用新规挽住那些闪掠的身影

新规想达成管理的加强,更多还是要借助于电动车上牌的方式,对电动车同样进行系统的管理,纳入完善的交通监控体系。从此,摄像头也可以抓拍电动车了,那些机动车道上穿梭的身影,那些红灯下闪掠的身影,会被摄像头温柔的挽住,人行道上行人看不清的,摄像头看得清。其实驾驶者们完全没有必要抱着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你不闯红灯,你遵章用车,加不加车牌并没有影响,这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存在较大数量的一批旧标车,它们也许在车重、设计时速等方面并不符合新标,但是在使用周期上,也许才损耗了三分之一还不到,虽然目前在牌照方面给予了一定的缓冲期,专门为这类车型设置了有效期到2022年12月31日的临时牌照;但是这一天到来时,等在前面的很可能还是一辆车况正好的电动车将无法再上路,也许只能报废。我认为,车是没有好坏的,通过车牌加强监管的制度建立起后,驾驶者在用车风格方面会更趋于平缓。如果驾驶者能够严守规则用车,车重和设计车速都不会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去浪费这一批资源。特别是这笔损失很可能是由车主承担的情况下。

一份前所未有来的安全感

以规矩,成方圆。对电动车系统的管理,无疑会使交通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其实随着新规推广,使用电动车还获得了一个新的资格,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是交通保险。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面向非机动车用户推出了“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同汽车的保险一样,电动车在用车过程中出现的小意外,也可以通过保险渠道获得补偿了。比如骑行过程中不小心剐蹭了停在旁边的汽车,又或者撞到旁边不好好走路的小伙子,摔坏了他的手机……这些意外情况造成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都在保险范围中。虽然不像是汽车保险动辄几十万的保额,但是对于风险更低的电动车来说,几万元的限额还是比较适合的额度。

同样,相对于汽车每年随便就要三四千元的保险费用,电动车仅百元左右的保费,带来一年安心的路上行车,性价比还是可以的。目前这份保险并不是强制要求的,这点和汽车的交强险不同。所以电动车主可以不买,也可以在网上比较以后,选择更划算的产品,在网上购买,方便的生成电子保单,具有同样的效果。如果是以电动车通勤,使用比较频繁的朋友,建议还是买一份,平时用车也更加安心。

小结

规则调整,打乱了之前的习惯,所以必然会带来不适,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和适应。但是从长远眼光看来,电动车管理规则的调整确实是朝向更有秩序、更加安全的方向去发展的。至于同时逐渐推行起的电动车驾照、行驶中头盔等要求,其实都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有些规则要求确实是从安全角度出发,但却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也许会考虑不周,相信在之后持续的优化调整中,会逐步完善,达到那个多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你那边的电动车都完成上牌了么?欢迎关注迈数表,留言聊聊你对电动车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