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梵志的诗很直白,略加思索,就能体会到这位高僧的深刻寓意,但是隋朝有一位名叫释法泰的高僧,写下一首四句诗,看似简简单单,却最少有三句都让人看不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唐代还有一位名叫王梵志的高僧,曾经写下了很多看似大白话,却隐藏着很深哲理的诗,诸如“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

据说,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仅仅八个字,已经将一副生动形象的远古时期人们猎取飞禽走兽的画面,流传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形式经历了很多变化,从《诗经》的四言诗,到《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的五言诗,再到唐代的律诗、绝句,诗歌的形式在一步步完善,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承千古的经典之作。
在诗人这个行列里,渐渐有许多高僧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写下的诗,有时候也是偈子,看似简简单单,却隐藏着深奥的人生哲理,读懂之后,顿悟之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说起高僧们留下的诗,最著名的要数六祖慧能的《菩提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也被曹雪芹用到了《红楼梦》中,是薛宝钗用来劝导因为生气,而险些“顿悟”的贾宝玉。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的贾宝玉,立刻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
唐代还有一位名叫王梵志的高僧,曾经写下了很多看似大白话,却隐藏着很深哲理的诗,诸如“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这位反穿袜子的高僧,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你看着我反穿袜子是错的,但是我舒服,我的皮肤不受罪。还有“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做门,鬼见拍手笑”,这是一种黑色幽默,世人大都活不过百岁,却要摆出千年的架势来,在家里修建铁门槛,让鬼看到了,只不过是拍手而笑罢了。因为这铁门槛,根本挡不住“鬼”。根据这两首诗,范成大写下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诗句,也就有了《红楼梦》中贾府的铁槛寺和馒头庵。
王梵志的诗很直白,略加思索,就能体会到这位高僧的深刻寓意,但是隋朝有一位名叫释法泰的高僧,写下一首四句诗,看似简简单单,却最少有三句都让人看不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既然是空手,又怎么可能拿着锄头呢?“步行骑水牛”,既然是步行,为何又说骑着水牛?“人从桥上过”,倒是简单直接,一看就明白,但是下一句却更让人费解,“桥流水不流”,桥是固定在水上的,水是永远都在流淌的,即便是冬天结了冰,冰下的水也会在涌动,为什么这位高僧要说“桥流水不流”?
看似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却有三句都让人看不懂。然而,也就是这首让人看不懂的诗,却从隋代流传到今天,还备受赞誉,凭什么?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的是表象,而这位高僧却透过表现看到了更深的一层。
以我个人的理解,这是这位高僧在描绘一个人过桥的情景,这座桥,是一座很窄的小桥,所以,此人在过桥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举起双臂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虽然空着手,但是因为举着双臂,就像是握着锄头;人在桥上步行,但是水从人的脚下流过,释法泰就将这水形容成了“水牛”,是一种很抽象的比喻;第三句点明主题,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对于正在过桥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人在移动,桥不动;也可以说是桥在移动,而人和水没有动。这两者的区别,是参照物的不同。也是我们在初学物理的时候,就会接触到的问题。
所以,这首诗其实讲的就是这种状况,高僧眼中的行人过桥,和别人眼中的行人过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也展示出高僧与众不同的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