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肯尼迪家族又出悲劇!空難、暗殺、溺水,離奇死亡的“詛咒”仍在繼續嗎?

近日,據 CBS Baltimore 電視臺報道稱,4月2日出海遊玩失蹤的肯尼迪家族兩位家庭成員,梅芙·肯尼迪及其兒子不幸罹難,警方經過數天尋找,已發現梅芙·肯尼迪的屍體。

編輯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梅芙·肯尼迪是美國前司法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的孫女,也就是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孫女。

編輯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然而,這一意外悲劇又讓人聯想起去年的8月1日,年僅22歲的女孩西爾莎·肯尼迪·希爾,也就是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侄外孫女,在最好的花季,因服用過量藥物在家中去世。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他謙遜親和、爲窮人吶喊、爲黑人鳴平等,是人人都敬愛的總統,亦成就了這個家族的巔峯輝煌。

肯尼迪後代應該是站在光芒四射、古老而又龐大的家族肩膀上延續輝煌,但接二連三的死亡讓這個家族充滿着悲情、血淚的色彩,被狙擊手暗殺、墜機死亡、車禍意外、離奇自殺······死因千奇百怪,疑點重重。

1963年11月22日,總統約翰·肯尼迪在前往達拉斯的路途中,慘遭射殺。
1968年,其弟弟美國前聯邦司法部長羅伯特遇槍殺身亡。
1984年,羅伯特的兒子戴維因吸食過量毒品身亡。
1997年,羅伯特的另一個兒子邁克爾死於滑雪事故。

編輯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近年來,人們震驚,位於權力暴風眼的14位追逐美國夢的肯尼迪們似乎被詛咒了一般,悲情死亡,不得善終。

這究竟只是巧合的意外被媒體放大,還是坊間百姓深信不疑的迷信詛咒?再次回顧肯尼迪家族光鮮絢爛的成功史,竟在塵埃細節中發現了必然。

編輯

美國夢·總統夢

肯尼迪家族的輝煌巔峯

我們需要贏家,這裏不歡迎失敗的人!”

故事要從勵志、野心勃勃的老約瑟夫·肯尼迪說起,他對自己的孩子從來都是灌輸成功學,爲達目標,不惜一切代價。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事實上,老約瑟夫一家是窮困潦倒的愛爾蘭移民。當時,約瑟夫勤奮好學,哈佛大學畢業後,靠着自己的天賦與機遇,從事金融業和工業,在短時間內賺了不少錢。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爲全美國最年輕的銀行董事長,一躍成爲鉅富。

但到達財富頂峯後,他一心想從政,幾經波折,終於如願以償當上羅斯福時代的美國駐英國外交大使。從政後,經商的一套根本無法在國際外交斡旋中施展,笨拙的他對政治缺乏敏感性,大肆宣揚孤立主義,不到3年,政治生涯就走到了盡頭。

揹負着家族興旺使命,他暗自發誓:“我已經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峯,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峯。”

他與波士頓市長之女羅斯成親後,生了4個兒子,5個女兒。

一系列的悲劇就從大兒子小約瑟夫開始。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品學兼優,哈佛畢業後成爲一名專業飛行員,是父親眼中的驕傲。正當父親準備培養他從政時,一個軍事任務將他摧毀。

1944年,小約瑟夫奉命去炸燬納粹德國飛行架。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飛機忽然發生故障,在英國上空爆炸。29歲年輕有爲的飛行員英年早逝,圍繞他的死亡原因始終是個謎團。

肯尼迪家族從來不相信眼淚,而約瑟夫始終認爲上天是眷顧這個家族的。於是,忍着喪子之痛的約瑟夫逐漸將目光轉移到謙虛和善、乖戾聽話的次子約翰·肯尼迪身上。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父親精心爲約翰準備公開競選總統的材料,告訴他競選的主題和盟友,甚至不惜重金爲他掃清一切障礙。約翰倍受鼓舞,雄心壯志被激發了出來。

但這一切瞞不過妻子傑奎琳的眼睛,與其說是他接受挑戰,不如說是他順從父親的意思,圓父親的政治家的夢。“我是傀儡,父親纔是主導。”

退出政壇的約瑟夫如夢以償,他耐心栽培的約翰發表競選獲勝演講時,毫不意外邀請了家族的老家長一同前行,約瑟夫只是微微一笑,又站在約翰的身後,他那狡黠的目光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肯尼迪家族的勝利。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約翰勤政愛民,但身體孱弱,長期腰疼導致他出行需要杵柺杖。肯尼迪家族的人都是威風凜凜的人,他在四處演講、看望民衆時,永遠都是將柺杖丟棄一邊。在政的2年裏,他關愛窮人,爲黑人爭取平等權利,即使坊間一直流傳他與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緋聞,但也一直是受民衆愛戴的總統。

約翰的弟弟羅伯特才華橫溢,就任美國聯邦司法部長後,加大了對黑手黨的打擊力度。

同時,約翰在當政期間一直維護國家利益。曾經,他支持鼓動流亡美國的古巴人在中央情報局的指導下,向卡斯特羅統治下的古巴進行了武裝進攻。

即使他受到了很多讚譽,但這些激進的政治舉動都爲他日後的危險埋下了伏筆。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1963年11月22日,約翰坐在前往達拉斯演講的車裏,被狙擊手射殺身亡。

兇手的兩槍分別打中了約翰的喉嚨和後腦勺,子彈打中了他的後蓋骨,血從頸部與頭部噴湧而出,他倒在夫人傑奎琳的懷裏,再也沒有醒來。

美國一片慌亂,“究竟是誰殺了總統?”,就在民衆大力聲討之時,還未從悲傷中緩過神來的第一夫人傑奎琳第二天返回華盛頓。

令人驚愕的是,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匆忙當上總統,還急不可耐地將有關約翰的書籍、文件統統捲走,甚至對傑奎琳下了逐客令,這一切都讓傑奎琳深感不可思議。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經過調查,被警方捕獲的兇手是美籍古巴人奧斯瓦爾德,作爲一名普通的海軍倉庫管理員,他面對槍支的指紋等確鑿的證據供認不違,但在轉移監禁中卻再一次被名叫傑克·魯比的酒吧老闆殺害,這一謀殺總統案件真正成爲了迷。

冥冥之中,陰謀和黑幕在調查事件背後湧動,有一股力量阻止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短短三年,記者、司機、保鏢·····與約翰刺殺案有關的18個證人相繼死亡。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究竟是誰殺害了總統?爲何一個酒吧老闆能在衆目睽睽之下殺害嫌疑犯?警方和政府是否暗通線索?18位證人爲何會相繼離奇死亡?

這些局中局隨着約翰的離世而長埋地下,但約翰遜家族的死亡詛咒會就此終結嗎?

答案似乎並不盡然,因爲慾望永遠在騷動。

敘寫家族輝煌後的喪命

是種詛咒嗎?

哥哥約翰被刺殺後,時任美國聯邦司法部長的羅伯特非常愧疚,他甚至認爲可能是自己與黑手黨之間的恩怨糾葛致約翰喪生。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因此,當時在操持約翰的葬禮及照顧傑奎琳和小約翰的過程中,他表現出了細心與用心,甚至在約翰遜將傑奎琳趕出白宮時,及時爲他們佈置了新家,像白宮一樣奢華。

在陪伴傑奎琳及侄子的時光裏,羅伯特重振旗鼓,那顆政治心臟重新跳動在傑奎琳的支持下,羅伯特沾着哥哥的良好聲譽成功當選了紐約州的參議員。

伴隨着明亮的仕途之路的是非議,傑奎琳將家搬到了羅伯特所在的紐約第十五大道公寓。他們越來越親密,毫不避諱,謠言在紐約州上空盤旋。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爲了躲避他人異樣的眼光,也爲了逃避因肯尼迪頭銜招致的陰謀與厄運,她決定保護兒子,嫁給60多歲的鉅富奧納西斯,離開紐約州。

可惜,就在她離開紐約之前,再次見證了這個家族的詛咒發生。

1968年6月5日,羅伯特在洛杉磯國賓酒店大廳舉行首輪勝利的演講後,沉浸在民衆前呼後擁的喜悅裏,返回酒店的途中被巴勒斯坦移民狙擊手射殺身亡,終年42歲。

他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競選期間遇刺的總統競選人。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羅伯特與哥哥死亡的場景是一模一樣,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一起又一起的離奇死亡事故,無一例外都貼上了“肯尼迪詛咒”的符碼,正如美國的大報曾說:“肯尼迪家族的故事是一長串訃告,身爲肯尼迪家族的一員,你就不要指望躺在牀上靜靜地死去。”

在孩子人格塑造上,原生家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孩子們開始認識世界時,身邊就是保鏢、家庭教師、教練,甚至是從早開到晚的電視,缺少父母的陪伴,肯尼迪家族孩子們的性格逐漸變得冷漠,冷漠造就了他們成功的慾望,感知成敗的幻滅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父親的罪惡》作者羅納德·凱斯勒談到:“老約瑟夫像是在領導一支足球隊,他既是教練,又是經紀人,還是裁判。約翰的母親就是讓孩子們不惜任何代價取得每一項競賽的勝利。“

從小到大沉默寡言的愛德華就在幾位哥哥相繼離世後,突然顯現了家族冒險的基因,想競選總統。

可惜,就在他帶着女孩回旅館時,遭遇了車禍事故,金髮女郎溺水身亡,肯尼迪家族聲譽敗落,愛德華競選時被對手無情擊敗,他的失敗意味着肯尼迪政治生涯的失敗。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肯尼迪家族的權欲王國逐漸走向沒落。接下來的是一系列負能量的家族醜聞,羅伯特的第四子大衛·肯尼迪因過量吸食毒品死亡。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作爲“美國之子”也就是肯尼迪總統之子小肯尼迪扛起了復興家族的重任。他就讀於紐約大學法律系,創辦了一份反映政治生活的雜誌《喬治》,隨後還去曼哈頓當了一名檢察官。

然而,肯尼迪家族的詛咒再次甦醒。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1999年7月16日,小肯尼迪駕機出行參加家屬婚禮時,卻在馬薩諸塞州的大西洋沿岸附近神祕墜毀,機上的小肯尼迪、妻子以及妻子的姐姐一同喪命。

事故調查組最後公佈,這一起事件是因在大霧瀰漫的惡劣天氣下,小肯尼迪錯誤駕駛導致墜入海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美國民衆的心中,小肯尼迪魅力四射。他是一個酷愛冒險的男人,但很少人知道,他執着于飛行極限運動的原因是因爲可以躲避公衆的目光,可以緩解心理巨大的壓力,而這一冒險行爲卻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和父親遇刺一案一樣,小肯尼迪的死亡似乎充滿着陰謀與蹊蹺,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民衆狐疑官方的調查結果。

生爲肯尼迪家族的成員,似乎越對權力渴望,越無法擺脫被詛咒死亡的命運。

但說姐相信,那些巧合都可能是被精細布置,你所眼見的,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對那些想掩蓋事實真相的人來說,這就是最好的託詞了。聽上去既神祕,又充滿悲情。

但那些必然背後,往往是那些不想被人發現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縱觀這個家族的故事,似乎是一部充滿希望、信念、熱血的奮鬥史,但那些常人無法想象的悲劇又鑄就了一部血淚、驚悚、權術的鬥爭史。

肯尼迪這個可以稱作是“美國皇族”的傳奇家族,站在名利場的正中央,不懈攀登上權力的巔峯,但似乎越渴望權力,越被權力套牢。

無論是約翰·肯尼迪還是羅伯特·肯尼迪,過於執着於權力,往往會觸動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惹得一聲怒吼:“誰動了我的奶酪?”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除了追求權欲的決心,肯尼迪家族的後代都蘊含着超乎尋常的冒險基因,他們追求刺激,在迷幻的藥物中沉淪;他們敏嗅新鮮,流連於情愛中,炮製出八卦祕聞與婚姻鬧劇;他們執着于飛行與冒險,終究卻因冒險而喪生。

在這部輝煌斑斕的名利發展史中,那些隱晦的細節終究爲他們的衰變埋下伏筆。

肯尼迪家族,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而這些黑白色彩被無限放大,只因他們活在了聚光燈下。

“我們肯尼迪家族不得不以一種非常公開的方式忍受這一系列的變故。但實際上,在很多方面,我們都與其他每個家族沒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肯尼迪成員的眼中,“肯尼迪詛咒”並不可怕,這是每個家族都可能出現的變故,但真正可怕的是那些爲權力與名欲付出的代價,而肯尼迪家族終究還是付出了普通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死亡。

身在圍牆內的小肯尼迪說出了家族背後的心聲:“人們都說我們不同反響,但如果可能,我寧願做一個平凡人。”

作者:Anna。在四維空間永葆熱情與好奇的探索者。

Reference:

紀錄片《誰製造了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紀錄片《肯尼迪家族的詛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