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但做到这个的人少之又少。
曾国藩正是对早起的坚持不懈,才让他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曾国潘,本来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但他从小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也正是曾国潘的早起学习,踏实努力才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真真正正“睁眼看世界”的人。

一、理想在心,坚持不懈
人不是一生出来就是聪明的,天赋只会在个别人身上,像花朵一样绽放。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是一个有着过目不忘天赋的人。他起早贪黑努力学习,在曾国藩眼里,只有坚持读书,坚持早起学习,才能求取功名。
让人想笑的是,有一天曾国藩半夜背书时,碰巧有小偷进到他家,小偷一看房屋亮着灯,就想等熄灯之后行窃。可谁能想到,小偷竟听着曾国藩背书睡着了,一篇文章小偷听着都会背了,可曾国藩还是不能流利背下来。

这足以看出了曾国藩的资质平平,不仅不是那种过目成诵的天才,还可能比一般普通人还愚钝。
可曾国藩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愚蠢而放弃,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求取功名的理想。为了早起学习,他自制了一个闹钟,每天按时听着秤砣砸盆的声音起床。
一般人知道自己考试没通过,都会气馁,都会放弃,更何况是考了几次失败几次,曾国藩不一样,他参加过七次童试,一次都没过,只能用一个大写的惨来形容。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淡定自如地蹲在小屋子里仔细钻研《二十三史》。

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第八次他再战,一举中第,终于从童生升级为秀才。但他不满足现状,依旧早起苦读,次年,又中举人。
老天爷就是会眷顾努力的人,又过四年,高中进士。但这也离不开曾国藩在读书时肯下笨功夫,夯实了基础,让他在之后的考试中顺风顺水。
二、逃离官场,墨绖从戎
在道光皇帝时期,曾国藩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在道光执政期间,朝堂死气沉沉,“一杯茶,一支鸦片,一张邸报看半天”就是很多官员满满的一天,但曾国藩如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凭借做事肯下笨功夫,做事不偷工减料,曾国藩交到了很多朋友,仕途很顺,从小翰林做到了二品大员。
公元1850年,道光驾崩,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
耿直的曾国藩上了一道《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说皇帝“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饰非拒谏”,这彻底惹怒了咸丰。

但曾国藩有好人缘,很多人向皇帝求情,说“主圣臣直”。若不求情,别说是乌纱帽,曾国藩连命都会没了。
终究曾国藩还是得罪了皇帝和整个官场,处处遭人嫌弃。他也不是不会看眼色,忽闻母亲去世的噩耗,立刻回家服丧,逃离了这厌恶的官场。
回家不久,曾国藩很快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就在这特殊时期曾国藩弃文从武,创建湘兵。
那时,洪秀全建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抗战,清政府再不敢把它等同以往小打小闹的起义,然而,正规军很久没有打过仗,压根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于是咸丰皇帝只好寄希望于地方的武装力量。
曾国藩治军有道,全国几十支地方武装力量都被太平军所打败,只有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存活了下来,笑到最后。
三、改变自己,坐拥爱戴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来,清军获得了唯一一次大胜,这是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创造的杰作。

太平军打不下湖南,就转而打江西。
曾国藩受命去支援江西,可不料,江西巡抚处处与他作对,他过的很心塞,忽闻父亲去世,把湘军抛在江西,独自回家服丁忧。
俗话说:“兵不可一日无将”,没有他的湘军乱成一团,咸丰催他立刻回营。曾国藩也很聪明,借机诉说自己在江西受到的苦难,希望咸丰能授予他督抚主权。
要知道,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臣子的自以为是。在此之后,曾国藩被闲置在家,每天愁眉苦脸,有力却无处使,郁闷中,他读起来老庄,知道了“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他恍然大悟,选择为了未来努力适应体制。
清政府离不开曾国藩,不得不重用他。但这次曾国藩也没有提任何条件,立刻答应了咸丰。
这次复出,他和以往判若两人,对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亲自登门拜访七品知县。

有一回,霆字营主帅鲍超,打着为他祝寿之名,送了他16大包生辰纲(抢来的战利品)。
曾国藩打开一看,满满的奇珍异宝。意外的是,他没有责怪鲍超贪污,只挑了一顶绣花小帽,其他的都还给了鲍超。
总而言之,经过千难万险回来的曾国藩做事待人温柔至极,赢得了部下的拥戴,又打消了朝廷对他的猜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