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胡雪巖,大家肯定想到的是他是一個善於經商的人,這個商人有自己的操守,還挺會和官府搞好關係,當然他依附官府不是隻爲了自己的私立,他還爲國家和民族做了很多的的貢獻,比如協助左宗棠承辦洋務運動,爲左宗棠收復新疆籌備後勤,可以算的上是一位有功績的商人。

那麼就是這樣的一位給國家做過貢獻,民間的名聲不壞的商人,怎麼就會垮掉了呢,最終落得一個含恨而終的結局。
胡雪巖是一個商人,能夠發家致富是因爲他會搞關係,他是靠着和官府的關係發展起來的,所以他的核心的生意都是有後臺支撐的,先是王有齡,後是左宗棠。但是這種和官府牽扯在一起的生意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經不起查賬的,當他的後臺硬的時候,他是安全的,但是當他的後臺衰弱了或者是倒臺了,那麼他也不能獨善其身的。

因爲胡雪巖雖然幫着朝廷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也從中撈了很多的好處,很多的大生意就是靠着鑽朝廷的空子來完成的,朝廷在心情好的時候不會追究,但是不好的時候,這種鑽朝廷空子的行爲就會成爲一樁樁的罪狀,輕則抄家,重則丟命啊。

可是胡雪巖偏偏就趕上了朝廷不好的時候。他的靠山左宗棠在朝廷也是有競爭對手的,這個對手就是李鴻章,而李鴻章在和左宗棠明爭暗鬥的過程中是佔據優勢的,因爲李鴻章不僅佔據這經濟好的地方,他也有自己的經濟支柱,就是以盛宣懷爲代表的官僚資本,而胡雪巖是一個普通商人,也就是民進資本,民營和國營對決,結果很明顯。

而在李鴻章的陣營中,大家一致認爲要想鬥倒左宗棠,就必須先除掉胡雪巖,因爲胡雪巖的錢袋子對於左宗棠很重要,但是胡雪巖卻很脆弱,這讓李鴻章及其幕僚們找到了這個軟肋。
但是胡雪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處境,所以他接了那個危險係數極高的生意,因爲這樁生意的誘惑力太大了,如果做成了,他就可以成爲當時的世界首富了,這筆生意就是生絲買賣。

簡單來說就是胡雪巖花錢大量的囤積生絲,然後時機成熟之後在高價賣出,可是這個時候意大利的生絲得到了豐收,市場上的生絲供應得到緩解,同時國內還爆發了金融危機,很多的小錢莊紛紛倒閉,胡雪巖的錢莊也面臨被擠兌的危險境地。

這個時候只要一個小小的謠言,就可以置胡雪巖於死地,李鴻章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散佈了幾個謠言,主要就是說胡雪巖的資金週轉不開了,於是大家紛紛上門催債的催債,擠兌銀子的擠兌銀子,然後李鴻章再搞點政治手段,把胡雪巖的家給炒了,一代大商人胡雪巖就這樣倒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