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疫力差的人,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弱,天氣一熱,細菌等微生物會比較活躍,落在皮膚上,就容易長出小水泡。而體內溼氣重,體內的水溼多,容易出汗,手上就容易起小水泡。

有的人每年夏天手上都會長小水泡,不管用什麼藥都不管事,過了熱天,小水泡會自動消失。但這期間,長小水泡的部位又癢又痛,還脫皮,皮膚變乾燥,就會不舒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身體哪裏出了問題了?

這些“小水泡”,被稱爲“汗皰疹”,是春夏兩季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很多人都會長,並不是什麼大病。在中醫看來,天氣一熱,手上就長“小水泡”,原因有3點:

1,皮膚抵抗力差

手上的小水泡是溼疹的一種,是發生在皮膚上的一種超敏反應,皮膚是免疫力的第一道防線。免疫力差的人,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弱,天氣一熱,細菌等微生物會比較活躍,落在皮膚上,就容易長出小水泡。

2,作息不規律

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也容易使手上長小水泡。天氣一熱,晝長夜短,人往往睡的比較晚,易熬夜,會使睡眠不好,神經會受到影響,神經容易變得紊亂。神經失調後,皮膚上容易長小水泡。

3,體內有溼氣

手上長小水泡,也可能是溼氣重引起的。手上小水泡的人,往往出汗都比較厲害,出汗越多的部位,越容易長小水泡。而體內溼氣重,體內的水溼多,容易出汗,手上就容易起小水泡。中醫認爲“溼氣爲萬惡之源”,且很難祛除。到了夏天,很多人經常做些使溼氣加重的事情,如喫燒烤、喝啤酒、吹空調等。

【體內溼氣加重,往往會有15種表現】

1,舌苔厚重且黏膩,舌頭邊緣有齒痕;

2,眼皮下沉、有眼袋;

3,口臭,睡覺流口水,打呼嚕;

4,耳內溼(耳禪溼);

5,臉上冒油、長斑長痘;

6,起牀後昏沉、疲倦、乏力、嗜睡;

7,頭皮屑多,頭部出油多,脫髮;

8,食慾不振,胃脹;

9,消化不好,脾胃功能失調;

10,虛胖水腫、小肚子有贅肉;

11,大便粘馬桶不成形,很難衝下去;

12,怕冷怕熱,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13,女人白帶多,陰部潮溼瘙癢;

14,長疣、溼疹、溼瘡;

15,性機能減退,對房事不感興趣。

以上表現若佔了2個以上,說明你該祛溼了!

祛除體內溼氣,專家告訴你牢記四個詞,這四個詞可以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溼氣,大肚腩也會慢慢的瘦下來。

第一個字: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通過汗液排毒,而且還能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各個器官運行,活化氣血循環,有助於溼氣順利排出體外,大肚腩也慢慢變瘦了。運動不必要太激烈,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打球、跳舞、瑜伽、跑步、快走、游泳、太極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第二個字:會喫

《本草綱目》中說過:“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溼”。建議薏米和紅豆煮粥喫,祛溼效果顯著,但記住就用這兩種食材就可以,千萬不要加上大米了,喝水喫豆子,長期堅持,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溼氣排走,大肚子也就變小了。

第三個字:泡腳

首先告訴您的是,泡腳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的一個養生方法,對於祛溼,泡腳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在每天晚上睡覺前,用40℃左右的水泡腳,能夠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但是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0分鐘就可以了,以後背微微出汗爲最佳。當然,想祛溼效果更明顯的話,可以在泡腳水裏加些艾草或者生薑。

第四個字:拍揉

拍哪裏呢?拍我們雙手上的大魚際:手掌打開,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明顯突起的那個部位,就是大魚際。如果你仔細觀察,體內溼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處,會出現青色或紫色。堅持每天抽時間多拍或揉搓大魚際處,就能夠將滯留在體內的溼氣給拍出去。

要想排出體內的溼氣,我們在喫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喫一些豆類食物,另外還要適當的運動,晚上的時候適當的泡泡腳,另外經常拍拍手掌,這樣都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溼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