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留言:發現孩子總是抄同學作業,來拿到好成績,該怎麼辦?

孩子抄作業抄答案的行爲看起來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作爲家長如何從中去發現正面的東西,並妥善加以引導呢?

孩子爲什麼要抄作業抄答案?

是自己不會做還是覺得想抄別人的拿高分?無論哪一種,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好的表現,只不過是用錯了方式。

這種仍然期望自己能夠有好的表現的動機,其實就是家長引導的契機。如果一個孩子完全放棄了學習,變得麻木了,他甚至連作業都懶得抄,那才真的是麻煩了。

有可能,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老師或者父母給予過嚴厲的懲罰,讓孩子受不了,纔會鋌而走險用抄作業這樣的方式來避免。所以,發現了孩子這種行爲之後,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抄作業這件事,注意不要上去就講道理,不要先去評判孩子這個行爲是錯誤的,而是儘量以輕鬆一點的方式跟孩子聊聊爲什麼會想到抄作業。

找到孩子抄作業的原因之後,注意先肯定他正面的動機,比如你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表現得更好,能夠得到老師表揚之類的,說明你還是有上進心的云云。

幫助孩子看到達成動機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抄作業這樣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可以跟孩子聊聊,如果想要表現得好,還可以有哪些行爲,哪些做法。這裏其實要注意的就是父母平時是不是“唯成績、唯結果論”的,就是隻看孩子的考試成績,只有考試成績好,才覺得孩子是個好孩子?

如果這樣的話,孩子確實很容易爲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而抄作業,因爲他沒有其他評價體系。這裏就是說,我們讚賞孩子,要讚賞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單純讚賞孩子的結果。而且這種評價的體系可以儘量拓寬一些,除了學習成績以外,平時的認真做完作業,卷面整潔,爲一道難題的努力,都可以讚賞,還有除學習以外,孩子表現出的一些優良的品質,也給予讚賞,從細節上去肯定孩子,幫助孩子認識到其實所謂的表現好,並不是僅僅得到好成績這一條途徑。

然後,再回過頭來,引導孩子認知一下,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我們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作業做錯了,也是不用害怕的,因爲這能發現我們的薄弱環節,這樣纔能有針對性地去補足。

在《學習的格局》這本書裏,作者黃靜潔提到卡普爾教授提出的“有效失敗”概念。

有效失敗是什麼呢?就是看起來是犯了錯誤,沒有成功,但是這個錯誤卻是對未來有意義的,可以在錯誤中得到成長的。

那麼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這個有效失敗、無效失敗,有效成功和無效成功的概念。

比如說抄作業這個行爲,雖然可能抄了別人的作業,成績是好了,看起來結果是成功的,但是這卻是無意義的,因爲你沒能從中得到任何收穫。如果自己努力去完成作業,但是成績可能不那麼好,看起來是失敗的,但這卻是有效的失敗,可以幫助我們查漏補缺,下一次就可以規避這樣錯誤,從中得到成長。明確告訴孩子自己對於他學習的態度以及抄作業的態度

孩子有時候太關注於結果,其實大部分還是跟父母有關係。如果父母本身就是隻看結果的人,那孩子恐怕也很難改變這樣的行爲。所以,父母需要提醒自己先改變,不要再唯結果論,給孩子無形的壓力。

坦誠地跟孩子聊一聊,自己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能夠紮紮實實地學習,能夠從中收穫到知識、快樂和滿足感。現在學習是爲了未來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更多的選擇。讓孩子明確到,父母真正的期望,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放下結果,而專注於過程中。

另外就是明確抄作業這個行爲肯定是不對的,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爲,不僅是在欺騙他人,也是在欺騙自己。一個不誠信的人是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的,引導孩子想一想,如果抄作業的行爲被發現,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老師同學是否會覺得自己不誠實。下次就算憑自己的實力拿到好成績,大家是不是也會覺得是抄的。這種不誠信的行爲需要很多代價去彌補。

總之,就是家長先要弄清楚孩子這個行爲背後的動機是什麼?通常來說,看似錯誤的行爲也可能藏着正面的動機,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肯定正面積極的東西,然後再順勢引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