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1):伊姑冢位於嵩縣飯坡鄉洛溝村中央,清《嵩縣誌》載:“空桑澗南,山澗幽窅,一塚巍然,方立畝許,世傳爲伊尹母墓。”伊尹樂修堯舜之道,商湯王三聘爲相,佐湯伐桀、匡輔太甲、連輔商初四代君王,爲殷商六百年基業的奠定立下卓越功勳,被譽爲“中華第一相”,世稱“元聖”。

元聖祠又名伊尹廟,位於嵩縣城南5公里處的紙房鄉龍頭村,相傳爲伊尹、伊陟父子出生地。伊尹,姓伊名摯字尹,號阿衡。夏朝末年生於伊闕空桑澗側畔,今城南沙溝河岸邊。《水經注·伊水》載:“伊尹母居於伊水川地,妊身而懼。夜夢神人告以東走十里,避水化爲空桑而生伊尹。”伊尹樂修堯舜之道,商湯王三聘爲相,佐湯伐桀、匡輔太甲、連輔商初四代君王,爲殷商六百年基業的奠定立下卓越功勳,被譽爲“中華第一相”,世稱“元聖”。伊尹卒於商沃丁年間,葬於偃師,後人在伊尹故里空桑澗畔修建“元聖祠”。伊尹祠“諸峯環翠,一水瀅清”,廟內現存“元聖祠”正殿5間,兩側廂房各3間,左爲“一德堂”,右爲“三聘堂”,門樓一幢。1978年,被縣政府公佈爲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衡坊”聯:

伊闕名區 1)

陸渾舊制2)

1)陸渾故地古稱伊闕,夏時稱伊國,唐代設伊闕縣

2)魏晉設陸渾縣

“元聖祠”大門聯:

仕甘五就任天下 3)

垂訓三篇奠乾坤

正殿聯:

志耕莘野三春雨 4)

樂讀尼山一卷書

“道義門”聯:

欲溯伊源 舉足莫往他路走

述賢儒先 虔敬須從此門來

——清道光年間知縣李翰昌題書

“三聘堂”聯:

躬耕莘野,樂研堯舜之道

匡扶太甲,固守大商江山

——清乾隆年間莘樂社學張老師題書的古聯

“一德堂”門扇聯:

與人不求備

檢身若不及

門框聯:

尹躬暨湯垂千古

匡扶太甲傳萬世

廂房聯:

聖似堯舜 非禹稷皋夔而天下不治

賢似湯武 非伊萊望旦而社稷不固

——曾就讀伊尹祠私塾的清朝儒生周仁杰題書

“順王廟”大殿聯:

成湯請聘莘野師儒

伊尹順王伐夏興商

“順王廟”1)大門聯:

耕莘樂道

順天應人

——清乾隆年間張大年撰文首書

注1):順王廟在桑澗溝口的紙房鄉高村。順王廟古碑載:“嵩縣城南七里許高村南崗聳然特峙,上修有古剎順王廟……”清朝重修碑載:“阿里高家村南崗有三聘臺,順王廟在焉。乃成湯三聘臺伊尹之所,而伊尹順從湯之處也。地勢爽塏,允程合理,福區規模堂皇,誠此地靈境。”

伊姑冢前“伊姑廟”1)正殿聯:

子伊尹商元聖開國宰相

母伊姑嵩氏女蓋世至尊

左右門扇聯:

伊水流芳名

古冢存千秋

注1):伊姑冢位於嵩縣飯坡鄉洛溝村中央,清《嵩縣誌》載:“空桑澗南,山澗幽窅,一塚巍然,方立畝許,世傳爲伊尹母墓。”此冢孤丘獨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底部周長500餘米,高150餘米,分五面,分別是紅土、白土、黑土、沙土、混合土組成,四周羣山全部朝向此冢,蔚爲壯觀。冢前修有伊姑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