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正在运行中,面对内急的男童,随行家长拿出了矿泉水瓶。这是5月16日上午9时许发生在大连地铁12号线上的一幕。眼前的景象最初让李先生有些错愕,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他很快理解了对方的做法,并且觉得这是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在注意到对面乘客的尴尬后,李先生走到了中间位置做起了“屏障”。

  车厢内家长用水瓶给孩子接尿

  16日上午,市民李先生乘坐地铁12号线从旅顺往大连市内走,当时车内乘客不算多。在车辆运行在塔河湾站至龙王塘站之间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引起了李先生的注意——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内急,家长拿出了矿泉水瓶当众接尿。

  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最初的反应确实很错愕,毕竟这是在一个封闭的公共环境中。但是很快他又产生了家长的同理心,“这么大的孩子不像大人一样能控制自己,家长也会很为难。”李先生说。

  再联想到之前那些任由孩子就地解决留下一地污秽的新闻案例,李先生说这对家长能用矿泉水瓶接住,已是不得已中“最好的办法”。

  同车乘客移步座椅中间作“屏障”

  眼前的这一幕,自然也引起了同车厢其他乘客的注意,坐在对面的一名戴着耳机的男乘客,抬头瞅了一眼爷俩儿后快速低下了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抬头,而另外一名女乘客则拿出手机一直举在眼前。

  由于爷俩迟迟没有解决完,李先生看出了对面乘客的尴尬,但是又怕“打扰”更误事儿,李先生最终没有出声提醒,而是挪步到了中间位置,在爷俩与对面乘客之间充当起了“屏障”。

  这个过程中,座在对面的其中一名乘客冲他点点头以示意会和感谢。

  采访中,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理解家长的做法,也认为这已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他觉得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那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车厢的一个角落去,或者家长能够起身挡在孩子面前,这样能避免其他人的尴尬。”李先生说。

  不得已中“最好的办法” 但文明仍需进步

  记者从大连地铁方面获悉,事发12号线的塔河湾站和龙王塘站都设有卫生间,由于间距较远,两个站点之间的运行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

  另外,根据202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等都是影响运营秩序不被允许的乘客行为。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类似孩童在公共交通工具内方便的新闻在全国多地都曾发生,每一次都能引发热议,网友们的观点也会有很多不同,有人能够理解,有的则认为不够遵守公共文明。

  李先生表示,虽然自己认为这是“不得已中最好的办法”,但不代表着所有乘客都认可,也并不代表着此举具有正确性,所以从文明出行的角度,他还是希望提醒广大家长,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能够进行提前预估,避免这种都尴尬的行为。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于雅坤 实习生李兴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