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0年,秦國軍隊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國將領趙奢在閼與擊敗。閼與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和順縣的西北地區。這時,魏國人范雎向秦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國,然後掉頭進攻韓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佔韓國野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地區,把韓國的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

韓國國君桓惠王十分驚恐,派人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土地來換取秦國停止對韓國的進攻。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向秦國投降,他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抵禦秦國,於是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趙國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爲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認爲:“我趙國發動百萬大軍,經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可是天大的好處啊,又怎能失去這個機會呢”。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以和白起爭鋒,廉頗將軍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雖然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爲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也就是今天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公元前261年,秦國派兵攻佔了韓國的緱氏和綸氏兩個地區,相當於今天的兩個縣,以此威懾韓國。


公元前260年初,秦國又派兵攻佔了上黨地區。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百姓。

“再往前就意味着秦趙全面開戰了,秦國會繼續往前嗎?”小小的上黨郡,一時之間風雲激盪,天下列國皆屏氣凝神,關注着這一地區的局勢。戰爭還是和平?秦國正面臨艱難的選擇。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下一期節目,“一山不容二虎?戰國最強大的兩個軍事強國爲何會暴發全面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