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心中,唐代是一個怎樣的時期?那時候的“歪果仁”是如何在中國生活的?5月18日,由長沙博物館和洛陽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粟特人在大唐——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展。

據長沙博物館副館長劉瑜介紹,本次展覽分爲“絲路有來客”、“ 樂居在大唐”、“此處是吾鄉”三個部分,共展出116件(套)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包括粟特人安菩的墓誌、洛陽三彩遺珍、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羅馬金幣、唐代景教經幢、各式陶俑等精美文物,展現大唐王朝開放包容的精神狀態,以及中原文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明互鑑。

粟特民族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的古老民族,被諸多中外學者認爲是古代中亞最活躍、最神祕的民族之一。他們以擅長經商聞名於世,長期在絲綢之路上充當“中間商”的角色。據文獻記載,漢代張騫“鑿空”西域後,粟特地區同中原就開始有官方的往來。南北朝之後,這一地區開始以“昭武九姓”的名稱頻繁出現在史籍中。唐代粟特人大量入華,奏響了中西交流鼎盛局面的序曲。

此次展覽第一部分“絲路有來客”,通過展示衆多的胡人俑、駱駝俑,再現絲綢之路駝鈴悠揚、中外貿易繁盛的景象。通過安菩墓誌,講述粟特安國人安菩一家來到唐朝的故事。安菩墓中展示有三彩胡人牽俑3件,這些人俑體形高大,身着綠色大翻領的淺黃色大衣,內穿短裙,腰上繫有束帶和布囊,腳穿黑色長筒尖頭鞋,三件人俑手部均作出一上一下的握拳狀,很生動的表達出了牽繮繩這一動作狀態,人俑的面部刻畫也較爲精細。另一件三彩駱駝也是極其珍貴。洛陽發現的三彩胡人牽引俑一般伴隨着三彩駱駝或三彩馬出土,傳遞出盛唐時期商旅駝羣紛至沓來、長途跋涉、穿越荒漠、溝通中西的形象意境。

第二部分“樂居在大唐”。以唐代文武官俑、三彩男女侍俑、騎馬俑、樂舞俑等器物,表現粟特人入華後,積極參與唐代的政治、經濟生活,同時他們所帶來的習俗、歌舞、音樂等異域文化,在唐代社會博大胸懷的包容之下,成爲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爲大唐的社會生活增添了亮麗的色彩。該部分展示了一組彩繪陶樂舞俑,一組十件,由樂俑和舞俑組成,皆彩繪。女俑均粉面朱脣,眉心間點綴有紫色花鈿,脣邊裝飾黑色圓點狀假靨。樂俑六件,舞俑四件。此組女俑造型優美,樂者、舞者因身份不同而服飾、妝扮不同。

第三部分“此處是吾鄉”。 在喪葬文化上,入華粟特人雖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但仍然保持有粟特人的某些習俗。他們或信奉舊邦的祆教,或尊崇天竺的佛法,或沉浸於中原本土儒道之風。多元宗教信仰元素,折射出唐代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盛世氣象。展品主要涉及佛教、祆教和景教等。

本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共同承辦,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23日免費展出(逢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市民可關注長沙博物館微信公衆號或登錄官網進行預約,也可在長沙濱江文化園長沙博物館大門入口處憑有效證件取票。

爲滿足不同觀衆的需求,長沙博物館將在展覽開展後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推出專家導賞、專題講座等教育活動,待疫情防控解除後,將逐步推出線下教育活動,對展覽進行全面、深度的闡釋。今晚7點半,洛陽博物館副館長曹嶽森將進行線上導賞,感興趣的市民可通過長沙博物館抖音號、瀟湘晨報抖音號、瀟湘晨報快手號及ZAKER直播在線觀看。

通訊員鄧曉麗 瀟湘晨報記者徐海瑞 攝影記者/視頻楊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