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殺,衆大臣紛紛吐氣揚眉,甚至跪在午門外,要求朱祁鈺懲處王振餘黨。太監金英見狀,即刻派人找來了王振的同黨毛貴和王長隨,兩人剛進大殿,就被失去理智的羣臣圍住又是一頓痛打,很快兩個人也被打死。


明英宗畫像

故事還要從明英宗時代說起,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年號正統。

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

隨着張氏駕崩,三楊相繼去世,他寵信的太監王振開始專權。

不久土木堡之變爆發,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臨危受命,被忠臣于謙等人擁立登基爲帝,穩定朝政。

可是這個年僅二十歲的皇帝朱祁鈺怎麼也想不到,剛一登基就看到了一羣文質彬彬的文臣們上演了一場朝堂古惑仔的場景。

原來王振禍國殃民已久,大臣凡是有不利於王振者,非死即貶,衆朝臣們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殺,衆大臣紛紛吐氣揚眉,甚至跪在午門外,要求朱祁鈺懲處王振餘黨。

這時王振的死黨錦衣衛指揮馬順突然站出來喝止羣臣,說羣臣胡言亂語,蠱惑聖上。

朱祁鈺見狀,令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


朱祁鈺畫像

衆人卻欲毆打金英,金英一看情況不對,扭頭就跑。

這樣一來,文人出身的戶科給事中王竑一馬當前跑到馬順面前,王竑是言官,擅長紙上罵人,但下手也快,抓住馬順就打。

馬順身爲錦衣衛指揮使自然有兩下子,很快王竑就處於下風。

但是王竑想到平時這馬順爲虎作倀的行徑,他恨得咬牙切齒,雖然打不過,還是用力咬下了馬順臉上的一塊肉。

羣臣見狀也不拉架,都痛恨馬順,也紛紛上去對他拳打腳踢,不一會馬順就被活活打死。

羣臣還不解氣,要求朱祁鈺交出王振餘黨,朱祁鈺哪裏見過這個場景?自然被嚇傻了。


太監金英見狀,即刻派人找來了王振的同黨毛貴和王長隨,兩人剛進大殿,就被失去理智的羣臣圍住又是一頓痛打,很快兩個人也被打死。

一些大臣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守衛城門的將士們看到這三人,想起自己的戰友遠征被奸臣王振害死,怒不可言,就連把守崗位也不守了,紛紛拿着刀槍棍棒爭先恐後的過去打。

隨後大臣們又逮捕了王振侄子,錦衣衛指揮王山,這時大臣也不顧什麼朝堂禮儀,紛紛唾罵他。

朱祁鈺一看想走,被兵部侍郎于謙拉住衣袖扶臂勸導道:“馬順等人依罪當死,不殺不足以泄衆人憤怒。況且羣臣心爲社稷,沒有其他想法,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


于謙畫像

朱祁鈺便聽從其主張,降令旨獎諭百官歸蒞事,馬順按罪應死,不再追論,衆人拜謝後離出。

這個事件就是大明王朝有名的午門血案,此血案爲明朝歷史上唯一的一起惡性朝堂鬥毆事件。

因兵部侍郎于謙的急中生智,參與此事的官員均沒有受到懲罰。

憑藉午門血案,明朝中央將王振黨羽清除,明朝的衆大臣全部回到京師保衛戰的籌備工作中,衆志成城,最終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可以說午門血案的處理結果爲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