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没有任何的优势,可在统帅曼纳海姆的带领下芬兰军队展开了游击战,依托地形和防御体系给对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苏军伤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7万,而芬兰军队只为此付出了2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冬季的北欧地区昼间极短,大部分时间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这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苏联航空兵的有效作战,而芬兰冬季大雪弥漫,这也给陆军的行进造成了极大困难。

俄国在世界上向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爱好和平的国家,无论是历史的沙皇俄国还是近代的苏联时期都对外发动过无数的对外战争,和他有领土接壤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不遭受过他的侵略。就说离我们较近的苏联时代,在苏联存在的74年时间里因为扩张,生存等各种因素就在国内外展开了诸多军事行动,而要说最为耻辱的一战应该是苏联历史上的“冬季战争”。这是1939年末到1940年初期的一场对外战争,照理说苏联和芬兰在实力上有很大的悬殊,为什么苏联最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依旧被打倒规不成军呢?

(进入芬兰的苏军装甲部队)

01、芬兰和俄国的“渊源”

说到历史上芬兰和俄国的瓜葛要回到1917年,这个时候俄国刚刚完成革命进入到苏联时代,原本从属于俄国的芬兰在德国的支持下正式建立了独立国家,虽然沙俄已不复存在,但是对于苏联来说依旧不愿意轻易放弃。在苏联的扶持下芬兰内部发生了叛乱,虽然持续了半年之久,但是苏联支持的势力并未取得成功,此时对于芬兰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苏联,国内上下一心积极备战,严防苏联的侵略。

(大雪行进中的苏军)

此时希特勒势力在德国迅速的崛起,苏联开始担心芬兰和德国再次联手,由于列宁格勒距离芬兰实在太近,一旦两个国家一起对此地发动进攻短时间内就会对莫斯科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于从苏联的角度来考虑,当务之急是建立全方位的防御态势,防止两国联手对领土进行侵犯。另一方面,苏联也在外交、经济等方面不断打压和威胁芬兰,企图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边境问题。

(芬兰士兵)

时间到了1939年希特勒已经彻底击败了波兰,这让苏联高层坐立不安,他们和芬兰展开了多轮的谈判,但是谈判内容是不公平的也是芬兰不能接受的,因为苏联要求芬兰划出卡累利阿地峡,这个地区是芬兰和苏联之间的屏障,给苏联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芬兰断然拒绝之后,斯大林也不肯轻易让步,于是准备采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1939年冬,在谈判破裂半个月后苏联开始对其发动了侵略,冬季战争正式爆发。

(芬军俘虏的苏军)

02,芬兰的优势

实践证明苏联在进攻时间的选择上出现了重大错误,而且绝对低估了这个所谓“小国”的实力,此后苏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冬季的北欧地区昼间极短,大部分时间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这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苏联航空兵的有效作战,而芬兰冬季大雪弥漫,这也给陆军的行进造成了极大困难。而芬兰的地形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茂密的森林,交错的河流湖泊,大部分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这让苏军的战线和补给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苏军丢弃的装备)

苏军对环境不适应,无法采取有效的物资运送和机动化作战,而反观芬兰军队利用地理优势迅速建成了强大的防御工事,并且还利用沼泽等天然屏障构筑了火力点和地下暗堡,可以说芬兰军队是“固如金汤”的。

(曼纳海姆雕像)

03,战争的结局

4个多月的战争中苏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有超过120万的军队投入到芬兰战场中,而芬兰始终是一个国家在单独作战,总兵力也只有20万左右。虽然没有任何的优势,可在统帅曼纳海姆的带领下芬兰军队展开了游击战,依托地形和防御体系给对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苏军伤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7万,而芬兰军队只为此付出了2万多人的伤亡代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