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沒有任何的優勢,可在統帥曼納海姆的帶領下芬蘭軍隊展開了游擊戰,依託地形和防禦體系給對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到戰爭結束的時候,蘇軍傷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7萬,而芬蘭軍隊只爲此付出了2萬多人的傷亡代價。冬季的北歐地區晝間極短,大部分時間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這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蘇聯航空兵的有效作戰,而芬蘭冬季大雪瀰漫,這也給陸軍的行進造成了極大困難。

俄國在世界上向來不是一個安於現狀愛好和平的國家,無論是歷史的沙皇俄國還是近代的蘇聯時期都對外發動過無數的對外戰爭,和他有領土接壤的國家無論大小強弱無不遭受過他的侵略。就說離我們較近的蘇聯時代,在蘇聯存在的74年時間裏因爲擴張,生存等各種因素就在國內外展開了諸多軍事行動,而要說最爲恥辱的一戰應該是蘇聯歷史上的“冬季戰爭”。這是1939年末到1940年初期的一場對外戰爭,照理說蘇聯和芬蘭在實力上有很大的懸殊,爲什麼蘇聯最後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依舊被打倒規不成軍呢?

(進入芬蘭的蘇軍裝甲部隊)

01、芬蘭和俄國的“淵源”

說到歷史上芬蘭和俄國的瓜葛要回到1917年,這個時候俄國剛剛完成革命進入到蘇聯時代,原本從屬於俄國的芬蘭在德國的支持下正式建立了獨立國家,雖然沙俄已不復存在,但是對於蘇聯來說依舊不願意輕易放棄。在蘇聯的扶持下芬蘭內部發生了叛亂,雖然持續了半年之久,但是蘇聯支持的勢力並未取得成功,此時對於芬蘭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蘇聯,國內上下一心積極備戰,嚴防蘇聯的侵略。

(大雪行進中的蘇軍)

此時希特勒勢力在德國迅速的崛起,蘇聯開始擔心芬蘭和德國再次聯手,由於列寧格勒距離芬蘭實在太近,一旦兩個國家一起對此地發動進攻短時間內就會對莫斯科造成極大威脅。因此對於從蘇聯的角度來考慮,當務之急是建立全方位的防禦態勢,防止兩國聯手對領土進行侵犯。另一方面,蘇聯也在外交、經濟等方面不斷打壓和威脅芬蘭,企圖用這種方式來解決邊境問題。

(芬蘭士兵)

時間到了1939年希特勒已經徹底擊敗了波蘭,這讓蘇聯高層坐立不安,他們和芬蘭展開了多輪的談判,但是談判內容是不公平的也是芬蘭不能接受的,因爲蘇聯要求芬蘭劃出卡累利阿地峽,這個地區是芬蘭和蘇聯之間的屏障,給蘇聯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芬蘭斷然拒絕之後,斯大林也不肯輕易讓步,於是準備採取軍事手段解決問題。1939年冬,在談判破裂半個月後蘇聯開始對其發動了侵略,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芬軍俘虜的蘇軍)

02,芬蘭的優勢

實踐證明蘇聯在進攻時間的選擇上出現了重大錯誤,而且絕對低估了這個所謂“小國”的實力,此後蘇聯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冬季的北歐地區晝間極短,大部分時間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這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蘇聯航空兵的有效作戰,而芬蘭冬季大雪瀰漫,這也給陸軍的行進造成了極大困難。而芬蘭的地形遠比想象中的更爲複雜,茂密的森林,交錯的河流湖泊,大部分都是人煙稀少的地區,這讓蘇軍的戰線和補給都出現了嚴重問題。

(蘇軍丟棄的裝備)

蘇軍對環境不適應,無法採取有效的物資運送和機動化作戰,而反觀芬蘭軍隊利用地理優勢迅速建成了強大的防禦工事,並且還利用沼澤等天然屏障構築了火力點和地下暗堡,可以說芬蘭軍隊是“固如金湯”的。

(曼納海姆雕像)

03,戰爭的結局

4個多月的戰爭中蘇聯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後有超過120萬的軍隊投入到芬蘭戰場中,而芬蘭始終是一個國家在單獨作戰,總兵力也只有20萬左右。雖然沒有任何的優勢,可在統帥曼納海姆的帶領下芬蘭軍隊展開了游擊戰,依託地形和防禦體系給對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到戰爭結束的時候,蘇軍傷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7萬,而芬蘭軍隊只爲此付出了2萬多人的傷亡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