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人活一生,誰不想有一番成就呢?

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不明不白的失敗。凡成功者,都是根據自己的長處來確定並堅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善於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迴避自己的弱點和短處,然後如願以償地實現了夢想。成功者在發跡之前,都會“斷舍離”三樣東西。

點擊加載圖片

「斷」掉自己的惰性這世上有一種人總是抱怨自己是三無人員,一沒有錢,二沒有人,三沒有未來,總是感覺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委屈,對個人的未來發展完全是感到迷茫沒有任何的信心。更是有許多人,總是把“自己不願意改變”歸功於“自己太弱了,想要改變實在太難了”。當我們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這些問題的時候,那些阻礙你事業上發展的,真的就是因爲沒錢沒人脈造成的嗎?這難道不就是一種弱者自甘墮落了的思想現狀嗎?因爲你沒有人脈所以你不成功,因爲你沒有錢所以你始終無法賺到更多的錢,這在人生的成長邏輯上明顯是行不通的,原因是既然你什麼都知道爲什麼沒有圍繞自己缺的東西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呢?造成你弱者心態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懶”曾國藩講:“百種弊病,皆從懶生。”大部分人都是比較享受“懶”的狀態,因爲懶是對自己要求的放鬆,對“懶”有依賴人,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比較散漫,懶興許會讓你感到無比舒適,而這種舒適很可能就是一把溫柔的刀在悄悄的刺進你的身體。當人停留舒適區暫時雖然顯得悠然自得,可是長時間沉浸在舒適區裏,即便你曾經是一隻戰鬥力極強的青蛙,在溫水裏面煮久了,也會慢慢死去。經濟學中有一個“懶馬效應”。

有兩匹馬各拉一貨車爲主人送貨,一匹馬走得快,另一匹馬則走得很慢。

爲了趕路,主人只好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

後面的馬開心地笑了,它在心裏暗暗地想:前面這匹馬真傻,連“越努力越遭罪”這個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到達目的地後,主人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養兩匹?

最後懶馬被宰掉喫了。如果一直偷懶享受,到頭來也一定會得到這個世界最狠的懲罰。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做自己的貴人。你付出一分的努力,就能得到一分的收穫。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實力,那就努力。

點擊加載圖片

「舍」棄走捷徑的想法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需要我們創新求變、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而且很多自媒體不斷地宣傳一些重大理論和發現,似乎可以幫助我們繞開彎路,有捷徑可走。但是一些真正的聰明人,卻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錢穆先生博聞強記,聰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譽。他卻從不以聰明自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作讀書筆記,一絲不苟地查抄資料,每日讀書寫作10個小時。學者張自銘評價說:“辛亥以還,時局屢有起伏,先生未嘗一日廢學輟教。”歷數古往今來的成功者,無一不印證了錢穆先生的這番話。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那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的天資一般,他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他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後,他的發展就很順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高中進士。他總結說,這得益於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正是堅持不斷地下笨功夫讓曾國藩成爲極“精明”之人。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戰前,他會花費很多精力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下定打仗的決心。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

曾國藩一生經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得深入分析。在對事物進行透徹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之後,還要總結經驗教訓,爲下一次作參考。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知乎大咖採銅在《精進》一書中說: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識是過載的,觀點是鼓譟的,熱點是速朽的。而反過來,專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恆的態度和行動,則是最稀少和最真珍貴的。成功無機巧,莫要走捷徑。懂得做個“笨小孩”,從基礎做起、從專業做起,下苦功夫、下笨功夫,是人生的大智慧。

點擊加載圖片

「離」別自己的絕望情緒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大風大雨會摧毀一棵樹,也會滋養一棵樹。

所有的壓力,難熬的苦,都是一個人成長路上的考驗,20歲時遭受的困境,40歲時回頭再看,也不過爾爾。1918年某天,年逾60歲的前清舉人梁濟問了兒子梁漱溟一個問題:“世界會好嗎?”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罷離家,隨後投湖自盡。故事發生的時代,清帝遜位,民國建立,但新政權並未帶來人民安泰,一切充滿着未知和無常。父親的選擇觸動了梁漱溟,但他的選擇是去承擔、去經歷、去體悟,書寫了傳奇的一生。而在法國作家大仲馬的筆下,基督山伯爵一生歷盡悲喜起落,最終這樣說:“人類的全部智慧包含在這五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那些生活中的所有障礙,不過是爲了激發你的堅強,直到你邁過了所有絕望,那麼希望就會立刻展現在你的眼前。當年,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傳世名言,殊不知,此時的他正面臨着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歲月,然而從這寥寥八字卻絲毫看不出他的困頓之情,反倒是能讀出範公那無懈可擊的強大內心。不管是哪個時代,處於怎樣的環境,我們也需要面臨各種煩惱和問題,但是否能夠抵抗這場惡戰,重要的並不是我們手上拿了什麼武器,而是我們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絕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和激情。生命中的艱難困苦就像當頭棒喝,在跌跌撞撞中,我們或許會悵然世界的現實與殘酷。但是,當從滄桑和疲憊中歸來,歷經蛻變,請相信,你會成爲一個真正昂然而立的人。是的,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那些受過的“傷”,也會化作成長的“養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