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的情況多危機啊,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大臣們卻還在爲誰當繼承人爭論不休,禮部尚書錢謙益(東林黨)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擁立桂王朱常瀛,大宦官盧九德則主張擁立福王朱由崧,爲了誰當繼承人,爲了個人利益,朝堂上是一地雞毛,最後盧九德說服了史可法還有江南四鎮總兵,這才了結了這件事,福王上臺成了明朝皇帝。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國家還沒有平定呢,東林黨衆人又和諸位大臣發生了矛盾,爲了誰當太子又開始爭論不休,搞的在外征戰的將領都無心打仗了,立馬調遣軍隊要回去“清君側”,明朝就這樣覆滅於黨爭之中,文人誤國啊,而史可法最後戰死,成了民族英雄,那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呢。

明朝在民間有許多粉絲,大部分人都認爲明朝不應該毀滅,就算清軍入關了,也有一戰之力,然而在種種因素的結合下,明朝最終還是毀滅了,有人說都怪魏忠賢,敗壞了明朝的風氣,致使明朝毀滅,也有人認爲是崇禎皇帝不作爲,亂殺大臣,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有人認爲東林黨誤國,明朝實際毀於黨爭。


不管明朝到底因爲什麼原因而滅亡,說到底都已經成爲歷史了,而崇禎、東林黨、魏忠賢這些人逃不掉干係,洪武皇帝想要將權利收歸一處,廢除了宰相制度,卻也爲明朝帶來了一個更大的隱患,太監干政在明朝屢見不鮮,內閣也獲得了比以前宰相還大的權利,這也是明朝黨爭嚴重的源頭。我個人認爲明朝覆滅,黨爭要負擔起最大的一部分責任。


崇禎死後,明朝還沒有滅亡,只是情況十分危急,擁有大量軍隊的明朝不是沒有機會,效仿宋朝劃江而治也不是不可能,再說明朝當時有兩個行政班子,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在南京,只要皇帝入住南京,立馬便可以開工幹活,然而崇禎卻自盡了,大臣們都逃到了南京了,才發現皇帝沒有了,甚至連繼承人都沒定。

當時的情況多危機啊,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大臣們卻還在爲誰當繼承人爭論不休,禮部尚書錢謙益(東林黨)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擁立桂王朱常瀛,大宦官盧九德則主張擁立福王朱由崧,爲了誰當繼承人,爲了個人利益,朝堂上是一地雞毛,最後盧九德說服了史可法還有江南四鎮總兵,這才了結了這件事,福王上臺成了明朝皇帝。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國家還沒有平定呢,東林黨衆人又和諸位大臣發生了矛盾,爲了誰當太子又開始爭論不休,搞的在外征戰的將領都無心打仗了,立馬調遣軍隊要回去“清君側”,明朝就這樣覆滅於黨爭之中,文人誤國啊,而史可法最後戰死,成了民族英雄,那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呢?成了清朝的禮部侍郎,搖尾乞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