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出糗犯错,被嘲笑个一两天,也就过去了。可是赵括不一样,他是被足足笑话了两千多年,而且将会继续被笑话下去的人。他犯的错,甚至被打造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是赵括一辈子最大的痛,因为他的失策,导致秦军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强大的赵国也因此一蹶不振,基本上是家家没了丈夫、父亲和儿子。

作为长平之战的赵军总指挥,赵括是不是真的要承担这次失败的主要责任?他果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小伙子吗?


01赵括的无能,秦国是一眼就瞧出来了。

长平之战胜负的关键在于主帅是谁,当初赵括的主帅是廉颇,而秦国的主帅是王龁。这两个人做主帅的时候,一直僵持在长平地区,长达三年之久。

这么消耗下去,给两国所带来的,都是非常沉重的经济压力。

当年明朝袁崇焕向崇祯皇帝保证五年平辽,可是崇祯一年都没等下来,就急着把袁崇焕给杀了,因为他觉得耗不起或者说耗着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的道理,廉颇在长平镇守三年有余,赵孝成王早就不耐烦了。

他觉得这笔开销数额巨大,而且没有任何成果,感觉完全划不来。

这个问题难道秦国就没有吗?当然是有的,不过秦昭襄王却认为,那个时候他们可以熬一熬

,只要熬过了赵国,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而胜利以后的收成,是相当可观的。

秦国知道赵国熬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赵国换将,那事情就好办了。只要换的人不如廉颇,那秦国一定可以战胜赵国。


为此秦国早就看好了赵奢的儿子赵括,这小子兵法是张口就来,连名将父亲赵奢,都不是赵括的对手。但是在实战方面,赵括没有任何经验。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史记》

为此秦国就偷偷放出话去,他们告诉赵国,秦国这边谁都不怕,包括廉颇也不怕,唯独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

赵奢当年多次击败过秦军,这是事实,现在赵奢死了,赵奢的儿子赵括又如此有才华,赵孝成王当然愿意任用赵括了。

其实这是秦国的阴谋,目的就是希望赵孝成王将善于防守的廉颇给换掉,改成赵括作为主将与秦国交战。为什么?因为他们认定了,赵括是个没什么出息的家伙。


02赵括的母亲,曾力劝赵孝成王,不要任用赵括。

除了秦国看出了赵括的无能,其实赵国这边也有人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服君赵奢。知子莫若父,当爸的当然知道儿子有几斤几两。

这就好比当年川建国的母亲曾经说过,建国如果搞政治,那一定会带来灾难一样。赵奢的妻子,赵括的母亲,也有这样的担忧。

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史记》

为什么?她的理由很直接,他告诉赵孝成王,赵奢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她面前说起过儿子赵括,

认为他把战争说得如此轻松,完全不把士兵的性命放在心上,将来他要是上了战场,铁定是要给赵国带来失败的。


所以当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军的时候,赵括的母亲立刻表示反对。她告诉赵王,过去赵奢做将军的时候,关爱将士,朝廷的赏赐他都转送给手下人,只要有军令,就不会管家里的事情。

可是赵括就不一样了,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却都藏到了自己家里,甚至在忙着给自己置办家产。父子俩的差别如此之大,赵括怎么可能会打胜仗呢?

由此可见,赵括的父亲母亲对赵括是非常了解的。那个出反间计把廉颇搞下台的范雎,其实对赵括也十分了解。

这么多人都清楚,赵括是个没能力的家伙,可是赵孝成王不知道,赵孝成王身边的谋士们就算知道也不敢提出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03赵括的失败,是赵国主战的呼声导致的。

记得08年奥运会的时候,看跨栏比赛,就想看看刘翔到底能不能破纪录,当时全国对他的呼声是非常高的,认为他铁定能得冠军,关键是能不能破纪录了。

因为这样的呼声实在是太高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呼声到底给刘翔带来了多大的压力。最后他没跑成那一场比赛,其实不一定是身体原因,而是全国人民的呼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史记》

难道主场就一定可以拿冠军吗?还说什么拿冠军是肯定的,关键是打破纪录的问题。当时我就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个问题纯粹就是媒体胡乱带节奏导致的。其实赵括面临相同的问题。

他在出征前,赵国国内对他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廉颇守住长平3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却惹来了赵国君臣们的一致反对。

赵括这次出征,那就是奔着主动进攻去的。这一点赵括知道,秦国当然也知道!那就要命了,对方连你要干什么都知道了,长平之战你还怎么打呢?

当赵括上了战场以后,这才意识到其实廉颇是对的,对付秦国只能固守。可是他如果固守,就会遭到一系列抨击,为此赵括只能选择一战。


总结:所谓捧杀,大概就是赵括的下场。

赵括绝对是被捧杀的一个人,他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马服君赵奢过去对付秦军有一套,那么大家就都认为赵括也能有效地对付秦军。

我甚至怀疑,范雎根本就不知道赵括的能力到底如何,他知道换上来的任何将领,肯定就是主动进攻的,所以必须要让赵国换将才行。

赵括就是在这种浪潮之中,被拍打到了前线。硬着头皮想要为赵国建功立业,结果45万大军,基本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冲锋突围的时候被秦军斩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