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侯君集能夠力壓秦叔寶、程咬金那麼早封公爵,就是因爲在玄武門事件中替李世民控制住了李淵。但是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有很多,像尉遲敬德,身先士卒,救李世民、殺李元吉,可謂居功至偉。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多半是一個團隊的精誠合作。唐太宗李世民能夠開創一個盛世王朝,與其麾下的文臣武將不無關係。


衆所周知,李世民這個團隊,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學士作爲智囊團;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人衝鋒陷陣,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文韜武略。不可謂不強大。

在李世民登基不久,便封賞了一批大臣,其中有五個公爵。這五個公爵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杜如晦、侯君集。最後一個在民間的知名度似乎不高,雖然在《說唐》等演義中,他與秦叔寶等人同被列爲“六大戰神”之一,但對於他的事蹟描寫的很少,因此,許多人對他的印象也多止步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其實,侯君集是官宦家庭出身,他的爺爺,便是北周時期的刺史。李淵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後,侯君集就加入了秦王府,成爲李世民麾下一員得力干將。

後來他向唐朝戰神李靖學習兵法,在平定突厥、吐谷渾、高昌等戰爭中,他都屢立奇功,是唐朝的名將。但論領兵打仗,侯君集未必見得比秦瓊、程咬金等人厲害,論名氣,他更遠遠不如,爲何他能在李世民登基不久,便被封爲潞國公呢?


原因就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舊唐書》記載:“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但是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有很多,像尉遲敬德,身先士卒,救李世民、殺李元吉,可謂居功至偉;若論出謀劃策,他更比不上杜如晦這樣專業的謀臣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玄武門這個戰場上,並沒有侯君集的身影。要知道,這可是李世民最爲關鍵的一戰,如若失敗,便是萬劫不復,像侯君集這樣的大將,怎麼能不在身邊,那麼侯君集幹什麼去了呢?


李世民要想徹底勝利,除了打敗競爭者,還要控制住皇權。如果不搞定李淵,李世民這樣公然在宮門前射殺兄弟的人,如何能夠接替繼承人的位置,這不是顛覆古代以忠孝仁義爲道德規範的社會嗎?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沒有在玄武門露面的侯君集,還能被封爲潞國公,是因爲他去搞定了李淵,穩住了宮廷內部的力量。

尉遲敬德在勸李世民的時候說:且在外勇士八百餘人,今悉已入宮,控弦被甲,事勢以舊,王何得辭。


八百個全副武裝的勇士進宮,如果不是去控制住李淵和朝臣,如何安然在宮中等待李世民。而且在射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尉遲敬德能夠領着衆多甲士一路暢通無阻,帶着兵器來到李淵的面前,並請來手詔,倘若李淵大權在握,定不會如個提線木偶被李世民擺弄。

所以,侯君集能夠力壓秦叔寶、程咬金那麼早封公爵,就是因爲在玄武門事件中替李世民控制住了李淵。不過,侯君集雖勞苦功高,還是秦王府的老人,但在他晚年時期,卻利令智昏,涉及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中,最後被處死,家人流放嶺南,這種結局相比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等將領,則大有不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