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家庭,若發現“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兄弟反目、婆媳矛盾不斷、父不慈子不孝”的徵兆,十有八九會導致衰敗,一定要警惕。比如: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兄弟反目、父不慈子不孝等等。

家庭,是一個人的落腳點,是一個人的根據地。家好,人就好。俗語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人們對家總是那麼的依戀。

然而,再風光的家庭也會有興衰榮辱,所以劉禹錫纔會在詩作《烏衣巷》中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個家庭的衰敗,其實是有徵兆的。比如: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兄弟反目、父不慈子不孝等等。再殷實的家庭,也經不起這些事情的反覆折騰。


一、子女敗家

可憐天下父母心,勤勤懇懇只爲家,不求自己享清福,只願子女少喫苦。父母的願望是好的,在某種程度上都做到了。但有些子女卻因喫苦太少,反而失去了生活的鬥志,甚至誤入歧途。

不管你家底多厚,只要子女敗家,也是很難承受的。正如英國詩人拜倫所說:“不管先人多麼富貴,一個敗家子就足以損壞門楣。”現實確實如此。

父母總會老的,家業遲早要交給下一代。若子女敗家,確實非常無奈。所以,爲人父母千萬別爲了做事業,而忽視子女的教育。子女沒有教育好,再大的家業他都可以幫你敗光,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一定要警惕。


二、夫妻不合

常言道,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夫妻能夠齊心協力,再艱難的家庭,都可以越過越好。若夫妻不合,再好的家庭,也可能要逐步衰敗。一個家庭,若夫妻不合,一定要警惕了。

第一,感情不忠。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忠誠。任何一方在外面亂搞男女關係,都會造成感情危機。

第二,凡事不商量。雖然很多家庭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但是很多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彼此商量着辦。若凡事沒商量,必然會造成很多不滿,從而產生隔閡。

第三,彼此不包容。兩個人朝夕相處,總難免磕磕碰碰。若彼此之間沒有包容之心,是很難過下去的。一有點什麼事,就大吵大鬧,如何有家庭和氣?

夫妻不合,對家庭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若彼此一直湊合着過,也有點家不像家的感覺。若離婚,那就面臨家庭的解體,子女爭奪,財產糾紛等等,沒完沒了。


三、兄弟反目

古語云:“打虎親兄弟。”兄弟,是一個家族裏面很重要的關係。但凡有影響力的家族,兄弟姐妹之間都是非常和諧的。比如:曾國藩家族。

從《曾國藩家書》就可以看出,曾國藩作爲曾家兄弟的核心人物,一直與曾國荃等兄弟保持着非常好的關係。這也是曾氏家族興旺發達的原因之一。

若家中兄弟反目,必然導致家敗。正如林肯所說:“親人不睦家必敗。”兄弟之間的反目大多是因爲利益糾紛。比如:爭奪家產。特別是在豪門,爭奪家產的案例屢見不鮮,讓人噓唏。

兄弟一旦反目,家庭就無法形成合力,家族的競爭力就減弱,假以時日就會衰敗。那些兄弟反目的家庭,大多也會成爲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成爲五村十八里的笑柄。

所以,一個家庭一定要防止兄弟失和反目。若有這方面的端倪,一定要設法溝通協調,不要讓事態擴大,以免家庭敗落。


四、婆媳矛盾不斷

婆媳矛盾,是家庭中最常見的矛盾,幾乎家家都有。婆婆和媳婦,過去從未相處,突然闖進彼此的生活,也是需要磨合,有些磕磕碰碰,本來也是正常之事。

但是,如果婆媳之間的一些小摩擦沒有得到及時的協調,反覆上演的話,就對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傷害。特別是作爲“老公”和“兒子”雙重身份的男人來說,是極大的困擾。

以上這些問題的磨合還真的需要時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過程中需要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其實,解決婆媳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婆婆把媳婦當成親生女兒,媳婦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不知道多少人能做到?若婆媳矛盾不可調和,家庭合力減弱,家庭也會面臨衰敗。


五、父不慈子不孝

中國古代文化中,父慈和子孝常常是一起說的。沒有父母的慈愛,子女的孝順常常也是空中樓閣。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雖然父母把孩子養大就算“完成任務”,已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助孩子。但是,家畢竟不只是講道理的地方,還要講情講愛。有慈愛之心的父母,總是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無私的幫助。如此,孩子也會知恩圖報。

父母的慈愛和子女的孝順是相輔相成的,任何單方面的要求,都是耍流氓。若一個家庭父不慈子不孝,離衰敗也就不遠了,一定要警惕。


結束語: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個“家庭經”再難念,也要認真的念下去。只有認真經營,家庭纔會越來越興旺。

一個家庭,若發現“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兄弟反目、婆媳矛盾不斷、父不慈子不孝”的徵兆,十有八九會導致衰敗,一定要警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