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師範學院提起“山丹丹”,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師生都是它的“粉絲”,從木耳、蜂蜜到大米、山菜,通過“山丹丹”電商平臺,涼西村的農副產品走進了通師校園,又通過通師人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2016年4月,經濟管理學院的尹春麗老師和她的學生們懷揣着扶貧夢,第一次來到柳河縣涼水鎮涼西村。涼西村,山靈水秀,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村集體合作社年產木耳及元蘑萬餘斤,但好山好水孕育出的高品質農產品卻受限於銷售渠道,無法對接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停留在品類單一、低附加值的初級生產加工階段。

經過一番調研,尹春麗和學生們認爲互聯網可能會爲這座小山村打通一條電商銷售之路。經過項目論證、團隊搭建,2016年5月,以“扶貧助困”爲主、學生“雙創”實踐爲輔的“山丹丹”農友助銷銷售部正式成立,註冊資金10萬元,核心工作人員5人,成爲一家大學生公益類創業公司,同年12月“山丹丹”農友助銷網正式上線運營。2017年的4月,在“山丹丹”的助力下,涼西村被評爲“省級優秀電商示範村”,邁出了電商扶貧堅實的第一步。

扶貧先扶智。2017年6月,第一位村民張文玉大哥走進了“山丹丹”實訓室,從店鋪註冊、拍攝到網店裝飾、運營,張大哥與“山丹丹”團隊“耳鬢廝磨”了整整一週,帶着一身的淘寶“武藝”回村開起了自己的盆栽靈芝銷售店鋪。然後是快遞店主常霖霞、村部內勤浦玉佳,淘寶店鋪、微商、快遞服務、拼多多服務商,電商創業在村裏遍地開花。在一次次的培訓過程中,農友們與尹老師的團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山丹丹”團隊也走進通化團市委、市殘聯、市婦聯、北方職業技術學校,多次爲農村幹部、村民、返鄉創業人員進行電商創業培訓,受訓人次已達千餘人。

四年來,爲了讓涼西村農產品對接更多的市場資源,“山丹丹”團隊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展銷會數十個,進行產品的推介推廣。“八兩寶”、“同仁堂”、“璐嶼養生”這些品牌商都與涼西村達成了供貨意向。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涼西村的農副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銷售好局面。爲了讓更多的好產品走出這個小山村,“山丹丹”團隊又將大米、蜂蜜、煎餅等加入到“山丹丹”集中運營的新品類。截止到2020年4月,“山丹丹”團隊已累計銷售農副產品60餘萬元。

扶貧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時,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也大大提升。到今年,“山丹丹”的參與成員已經達到五百餘人,孵化學生創業項目十餘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三項,國家級創業比賽獎項一項,省級創業比賽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六項,“山丹丹”已成爲大學生“雙創”實踐的優質平臺。與此同時,“山丹丹”團隊又開設了新的模塊,電商直播平臺—“新E共創”,將校企合作引入實訓教育,目前已合作“橙橙傳媒”、“聚鑫產業園”、“大地傳媒”、“東正科技”等多家地方企業,通過短視頻帶貨、快手直播帶貨,師生們給農副產品銷售插上了時代的翅膀。

在實踐中助力扶貧,是每一位“山丹丹”人的初心,在實踐中綻放青春,更是每一位“山丹丹”人的“丹心”,通師人就是用這樣的初心和“丹心”讓扶貧的路上“花開紅豔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