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二道區“2-1-2”集優化辦學模式改革從源頭破解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密碼,有效解決了校際間差距懸殊、強弱不均的現實問題。

回望六年改革歷程,從構建層級管理體系、部門聯動助推,到引領校優質帶動、學區資源共建共享;從幹部教師柔性流動、解決旱澇不均現象,到學區生源全面迴流、校際差距逐步縮小;從創新體制機制、捆綁評估在線監管,到科研高位引領、實現共融互通;從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到改革成果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道教育在均衡發展、共建共享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學校品質在內涵發展、優質提升的過程中提檔升級。

學區共建共享 協同發展 各美其美

集聚教育優勢資源,整合優化配置渠道,輻射放大品牌效應,這是集優化辦學模式改革的核心理念,與十九大報告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目標相契合。將全區26所中小學整合成兩個教育集團、一個校際聯盟、兩個大學區,協同、優質、一體化管理,這是“2-1-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的實施載體和基本框架。

五十二中教育集團

五十二中教育集團(赫行實驗學校、五十二中學、英俊中學、物流實驗學校、葦子小學)提出“五共一體”辦學理念,即引領校與成員校之間課程共創、問題共研、教師共培、資源共享、成果共用,成爲教育集團常態化的集優共享模式。移植理念、移植人力、移植管理經驗,通過集團“輸血興校”精準幫扶,引領校“生命動力教育”品牌的輸出,校長教師的輸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模式的輸出,使“五十二”品牌影響力在集團內落地生根、輻射放大。

一零八教育集團

一零八教育集團(一零八學校、第一外國語中學、長江學校、八十二中學、八道小學、長青小學)積極踐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理念,打造集優化辦學共同體,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活動,推行教師交流跟崗、師資統籌管理、名師引領、聯合教研等創新舉措,優化資源配置,分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集團內校際間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六年時間使教育理念、教學質量相對薄弱的成員校,快速蝶變成師資可信賴的、質量有提升的百姓口碑式學校。

五十三校際聯盟

五十三校際聯盟(五十三中學、吉大附中力旺實驗中學、五十七中學、五十八中學、實驗小學)秉持“優化發展、均衡發展、和而不同”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優勢互補、多元共治的辦學格局。統籌推進聯盟內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和資源開發利用,統籌探索微課團隊建設,輻射帶動成員學校在教師交流、骨幹培養、教學質量提升、生源增量等方面協同發展。六年來,聯盟內教師、幹部交流80餘人次,聯盟內骨幹教師佔比達25%。

東盛學區

東盛學區(東盛小學、同興小學、春城學校、公平小學、吉林小學)堅持把“深度融合、集優發展、合作共贏”作爲學區辦學理念,按照“優質資源共享、骨幹教師交流、校本特色互補、學科教研共建”的工作思路,先後成立“東盛學區大黨委”,構建“五三三”智慧黨建新模式,開啓“全教育大閱讀”體系建設工程,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融爲一體,形成立體化課程建設體系。

新太學區

新太學區(新太小學、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開封小學、遠達小學、腰十小學)以“協作型”模式組合互動,“五校同心攜手共贏”爲發展理念,按照“高度統一、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均衡發展”的原則,先後採取領導教師交流、優秀課例共鑑、“好課分享時”課程資源共享、異地共享教室多元使用、組建讀書共同體等措施,實現大學區一體化管理,惠及學區內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加快了特色發展的步伐。

學校優質帶動 內涵發展 美美與共

六年的集優化辦學模式改革,使區域辦學品質提檔升級,一大批“我身邊的好學校”脫穎而出,讓區域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紅利。

五十二教育集團理念移植化繭成蝶,專業引領優質帶動,學校現已華麗蝶變。

英俊中學以“弘揚英俊精神,培育擔當之志”爲主旋律,全面構建學生德育成長、核心素養培養及協同育人融合課程體系,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百姓認可度、社會美譽度節節攀升;物流實驗學校以“喚醒教育”爲切入點,依據生源特點,挖掘地域特色,瞄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標”,創建“喚醒”課程體系,“3D立體式聯動”教研模式,激發學校發展活力,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零八教育集團品牌輻射落地生根,優化辦學特色,現已校校有特色。

長江學校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引進泥塑、麪塑、草編、繩編、軟陶等五項非遺課程進校園,深化學科內容,推動課程實施,實現課程立體化發展,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長青小學開發“創客教育”、打造“創客空間”、開設“創客課程”、開展“創客分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校被評爲創客空間實踐基地校,讓佔學生總數60%的外來務工子女享受着前沿和優質免費的特長培養。

五十三校際聯盟教育資源深度整合,帶動學校內在潛力的轉變,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五十七中學充分利用信息化學習手段,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研發微課課程,學生通過網絡掃碼即可進入微課堂進行學習,突破時空界限,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教育教育質量全面提升;五十八中學以“種子精神”爲特色,通過開展“讀書明理”“快樂足球”“愛國童軍”等特色課程,讓農村學生也享受優質教育,爲學生播撒下信仰、智慧、運動、審美、實踐的五色種子。

東盛學區打造全教育大閱讀課程體系,通過家庭讀書會、百人講書團等載體,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同興小學大力發展“主動教育”,倡導學生“主動修身、主動學習、主動管理、主動健體”,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開發了從國學到藝術到運動等領域六門校本課程,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公平小學以詩詞書茶爲文化基點,構建立體化課程體系,開設含詩品茗共融課程、知與行心智成長課程,助力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體魄、健康的習慣。

新太學區一校一品合作共贏,構建國學文化專區,辦學水平節節攀升。

開封小學構建“體藝+陽光教育”體系,建立體藝+多樣化課程體系,通過小樂器進課堂,開發葫蘆絲課程、單簧管課程,將“體藝+”的教學理念輻射到其他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特長;腰十小學把剪紙文化與國學教育有機結合,既傳民藝,又育龍魂,把剪紙進入課堂,成立剪紙社團,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促進審美素養的形成和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二道區集優化辦學改革成果榮獲2018年吉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區現有長春市學區新優質學校26所,在全區學校中佔比100%;教學常規管理達標校26所,在全區學校中佔比100%;長春市三星素質特色學校24所,在全區學校中佔比92.3%。多所學校獲國家級榮譽,如一零八學校榮獲全國籃球特色校,遠達小學被評爲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腰十小學被評爲吉林省心理學會家庭教育會員學校;吉大力旺實驗中、小學被評爲全國STEM教育領航學校,吉林小學等四所學校被評爲全國STEM教育種子學校等,社會美譽度大幅提升,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郡縣治,天下安”。一個區(縣)教育局如何定位教育發展方向,優化教育發展路徑,提升教育發展品質,是中國教育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和核心問題。杏壇葳蕤傳薪火,集優賡續出新篇!二道教育將持續以集優化辦學模式改革作爲區域優質均衡發展的引擎,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時代遵循,致力於辦百姓滿意教育、建設百姓身邊好學校的現實需求,拓寬教育深度公平元素,厚植教育教學質量根基,構建優質均衡發展生態,不斷探索區域現代化改革經驗,爲區域教育發展高地夯基壘臺、深耕架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