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二道区“2-1-2”集优化办学模式改革从源头破解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密码,有效解决了校际间差距悬殊、强弱不均的现实问题。

回望六年改革历程,从构建层级管理体系、部门联动助推,到引领校优质带动、学区资源共建共享;从干部教师柔性流动、解决旱涝不均现象,到学区生源全面回流、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从创新体制机制、捆绑评估在线监管,到科研高位引领、实现共融互通;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到改革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道教育在均衡发展、共建共享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学校品质在内涵发展、优质提升的过程中提档升级。

学区共建共享 协同发展 各美其美

集聚教育优势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渠道,辐射放大品牌效应,这是集优化办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十九大报告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相契合。将全区26所中小学整合成两个教育集团、一个校际联盟、两个大学区,协同、优质、一体化管理,这是“2-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实施载体和基本框架。

五十二中教育集团

五十二中教育集团(赫行实验学校、五十二中学、英俊中学、物流实验学校、苇子小学)提出“五共一体”办学理念,即引领校与成员校之间课程共创、问题共研、教师共培、资源共享、成果共用,成为教育集团常态化的集优共享模式。移植理念、移植人力、移植管理经验,通过集团“输血兴校”精准帮扶,引领校“生命动力教育”品牌的输出,校长教师的输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模式的输出,使“五十二”品牌影响力在集团内落地生根、辐射放大。

一零八教育集团

一零八教育集团(一零八学校、第一外国语中学、长江学校、八十二中学、八道小学、长青小学)积极践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理念,打造集优化办学共同体,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推行教师交流跟岗、师资统筹管理、名师引领、联合教研等创新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集团内校际间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六年时间使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成员校,快速蝶变成师资可信赖的、质量有提升的百姓口碑式学校。

五十三校际联盟

五十三校际联盟(五十三中学、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五十七中学、五十八中学、实验小学)秉持“优化发展、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多元共治的办学格局。统筹推进联盟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探索微课团队建设,辐射带动成员学校在教师交流、骨干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生源增量等方面协同发展。六年来,联盟内教师、干部交流80余人次,联盟内骨干教师占比达25%。

东盛学区

东盛学区(东盛小学、同兴小学、春城学校、公平小学、吉林小学)坚持把“深度融合、集优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学区办学理念,按照“优质资源共享、骨干教师交流、校本特色互补、学科教研共建”的工作思路,先后成立“东盛学区大党委”,构建“五三三”智慧党建新模式,开启“全教育大阅读”体系建设工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化课程建设体系。

新太学区

新太学区(新太小学、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开封小学、远达小学、腰十小学)以“协作型”模式组合互动,“五校同心携手共赢”为发展理念,按照“高度统一、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原则,先后采取领导教师交流、优秀课例共鉴、“好课分享时”课程资源共享、异地共享教室多元使用、组建读书共同体等措施,实现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惠及学区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加快了特色发展的步伐。

学校优质带动 内涵发展 美美与共

六年的集优化办学模式改革,使区域办学品质提档升级,一大批“我身边的好学校”脱颖而出,让区域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五十二教育集团理念移植化茧成蝶,专业引领优质带动,学校现已华丽蝶变。

英俊中学以“弘扬英俊精神,培育担当之志”为主旋律,全面构建学生德育成长、核心素养培养及协同育人融合课程体系,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认可度、社会美誉度节节攀升;物流实验学校以“唤醒教育”为切入点,依据生源特点,挖掘地域特色,瞄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创建“唤醒”课程体系,“3D立体式联动”教研模式,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零八教育集团品牌辐射落地生根,优化办学特色,现已校校有特色。

长江学校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引进泥塑、面塑、草编、绳编、软陶等五项非遗课程进校园,深化学科内容,推动课程实施,实现课程立体化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长青小学开发“创客教育”、打造“创客空间”、开设“创客课程”、开展“创客分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被评为创客空间实践基地校,让占学生总数60%的外来务工子女享受着前沿和优质免费的特长培养。

五十三校际联盟教育资源深度整合,带动学校内在潜力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五十七中学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手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研发微课课程,学生通过网络扫码即可进入微课堂进行学习,突破时空界限,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育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五十八中学以“种子精神”为特色,通过开展“读书明理”“快乐足球”“爱国童军”等特色课程,让农村学生也享受优质教育,为学生播撒下信仰、智慧、运动、审美、实践的五色种子。

东盛学区打造全教育大阅读课程体系,通过家庭读书会、百人讲书团等载体,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同兴小学大力发展“主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修身、主动学习、主动管理、主动健体”,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发了从国学到艺术到运动等领域六门校本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平小学以诗词书茶为文化基点,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开设含诗品茗共融课程、知与行心智成长课程,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习惯。

新太学区一校一品合作共赢,构建国学文化专区,办学水平节节攀升。

开封小学构建“体艺+阳光教育”体系,建立体艺+多样化课程体系,通过小乐器进课堂,开发葫芦丝课程、单簧管课程,将“体艺+”的教学理念辐射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腰十小学把剪纸文化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既传民艺,又育龙魂,把剪纸进入课堂,成立剪纸社团,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促进审美素养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道区集优化办学改革成果荣获2018年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区现有长春市学区新优质学校26所,在全区学校中占比100%;教学常规管理达标校26所,在全区学校中占比100%;长春市三星素质特色学校24所,在全区学校中占比92.3%。多所学校获国家级荣誉,如一零八学校荣获全国篮球特色校,远达小学被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腰十小学被评为吉林省心理学会家庭教育会员学校;吉大力旺实验中、小学被评为全国STEM教育领航学校,吉林小学等四所学校被评为全国STEM教育种子学校等,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郡县治,天下安”。一个区(县)教育局如何定位教育发展方向,优化教育发展路径,提升教育发展品质,是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和核心问题。杏坛葳蕤传薪火,集优赓续出新篇!二道教育将持续以集优化办学模式改革作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引擎,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时代遵循,致力于办百姓满意教育、建设百姓身边好学校的现实需求,拓宽教育深度公平元素,厚植教育教学质量根基,构建优质均衡发展生态,不断探索区域现代化改革经验,为区域教育发展高地夯基垒台、深耕架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