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6年始,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构建“油茶林-粮-菌”循环复合经营模式,针对油茶发展用地多建于偏远山地,水利设施基础差的现状,提出充分利用庆元4-5月雨量充盈,能满足大球盖菇生长对水分需求的地理优势,栽培大球盖菇,目前在生产上运用表现良好。”吴应齐说,通过4年油茶林下栽培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大球盖菇能够把秸秆资源纳入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中去,对促进林农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走进庆元县官塘乡荷洋村宝晟家庭林场,能看到大球盖菇冒了头,工人正忙着采摘、装框、杀青、漂洗、腌制、入库。


“在疫情防控同时,出菇管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这几天还只是零星采摘,再过个把星期,也就是4月份,大球盖菇会大面积出菇。”宝晟家庭林场负责人吴学钱告诉记者,烘干品收购价在100-120元/kg之间浮动,盐渍品收购价格基本为7元/kg,主要是卖到云和、丽水统一做外贸出口。

目前,该林场种植有油茶2100多亩,去年林下套种龙爪稷、藜麦、旱稻等旱粮100多亩,旱粮收割后又套种了大球盖菇50多亩。

“油茶林下套种旱粮,用难腐烂的旱粮秸秆为主要原料套种大球盖菇,一方面不仅充分利用了林地空间,还能变肥为宝,解决秸秆焚烧和污染问题,培育、改良土壤;另一方面通过大球盖菇栽培也能够延长油茶林下套种旱粮的价值链,提高林地复种指数。”县自然资源局产业中心副主任吴应齐介绍,“油茶林-粮-菌”高效生态循环复合经营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该林场用工主要针对荷洋村及周边的留守村民,这些村民年龄大多都有五六十岁了,现在每天有七八个人在这边干活,在旺季的时候用工量最多可达到60-70人。今年60多岁的荷洋村村民吴存思就是其中一位,他身体硬朗,已经在油茶基地务工七八年。

“主要就是清除杂草、铺一层木糠、撒薄秸秆……一年3万多的工资,比我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吴存思说起大球盖菇的栽培头头是道,甚至对覆土厚度、菌丝萌发也能说出一二。


自2016年始,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与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构建“油茶林-粮-菌”循环复合经营模式,针对油茶发展用地多建于偏远山地,水利设施基础差的现状,提出充分利用庆元4-5月雨量充盈,能满足大球盖菇生长对水分需求的地理优势,栽培大球盖菇,目前在生产上运用表现良好。据2016-2019年试验和生产数据,盐渍品亩产值6000-10050元之间,亩收益在3000-7050元之间;烘干制品更高,亩产值在万元以上。


“大球盖菇的栽培可以说是‘傻瓜式种植’,模式轻简,容易获得成功,且在其它菌类或蔬菜淡季时上市,经济效益好。”吴应齐说,通过4年油茶林下栽培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大球盖菇能够把秸秆资源纳入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中去,对促进林农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