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文祥在從軍的第二年就參與了攻克濟南的戰役,在這一戰中,他憑着爆破濟南城門的優異表現獲得人生中的第一個二等功,同年冬天,在魯樓阻擊戰中,。如果不是省委書記下鄉調研慰問時,與他聊起了過往的歲月,在看見了牆上那幅戴着軍功章的畫像時,詢問他過去的立功獎章,李文祥的顯赫過往可能會永遠被他壓在箱子的最底下,無人知曉,就連他的女兒,。


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爲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麼,而是試圖使別人生活得更幸福。——奧斯勃

人生漫漫數十年,有人認爲生活的意義在於成就自己,他們走出了一路繁花似錦,榮華加身;有人志在享樂,

庸碌一生但也看遍世間燈火冷暖,嚐盡了酸甜苦辣

;而有的人選擇把自己奉獻出來,從此無論歲月艱苦還是盛世繁華,他們都不受誘惑的守着自己的一顆心,向着有需要的地方一往無前。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一個寬泛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命題,有無數的人用各自的標準和領悟書寫出精彩的答卷。在這之中,李文祥用他寬廣的胸懷把自己自身的價值延展出去,

讓我們領略到奉獻一生、不求回報的高尚品格,

也讓我們感悟到以他人的幸福爲目標的生活是何其的偉大。


進可保家衛國

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於河南省濮陽市的一個小鄉村,那時候的中國尚處於動盪階段,因此長大後的李文祥在22歲時選擇參軍入伍,加入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29師85團,

成了保家衛國的一名戰士。

戰爭年代的奮鬥是需要以命相搏的,也許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象那時候身處於戰火紛飛中是怎樣的驚心動魄,

每一場戰役都是血肉的拼殺

,是不容後退半步的生死戰,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之中衝鋒在前,拼的是一腔爲國爲家的熱血。

李文祥在從軍的第二年就參與了攻克濟南的戰役,在這一戰中,他憑着爆破濟南城門的優異表現獲得人生中的第一個二等功,同年冬天,在魯樓阻擊戰中,

他與敵人殊死搏鬥拼至最後,這樣突出表現更是讓他獲得了特等功的勳章。


在1949年,李文祥所在的軍隊改編爲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第28軍83師247團,他也在這年加入了我黨。隨後李文祥參與過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和平潭島戰役等,

先後獲得一等功、特等人民功臣獎狀和戰鬥模範稱號。

戎馬半生,每一個功勳獎章都是一段萬語千言尤難說明的鐵馬金戈、鐵骨錚錚,是一段血和淚的見證,見證了李文祥的英勇無畏,

見證了他保衛國家所拋灑的寸寸熱血

。到1956年,李文祥復員轉業到福建省建設廳第三建築工程公司保衛科,結束了他戰功顯赫的從軍生涯。

退可淡泊明志

與前半生的高潮迭起相比,李文祥的後半生選擇在平凡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不想用過往的榮耀爲自己博取讚譽,因此把自己的功勳獎章用布包好,

藏在了箱子的最底下

,將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退役軍人,融入普通的生活。


1962年,國家的發展陷入困境,李文祥積極響應國家支農的號召,放棄了薪水優渥的國家幹部身份,主動要求回到河南老家務農。由奢入儉最是不易,尤其李文祥的輝煌是用自己的血淚

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在農村支農就像是放棄所有,從零開始,且剛回到家鄉的李文祥和妻子最開始是住在漏風的破廟裏,連住宿的保障也沒有。在普通人看來,這樣的心理落差是足以讓人頹廢不振的。

但在李文祥眼裏,

自身的幸福美滿填充不了心裏的空虛

,家鄉的父老鄉親尚且掙扎在溫飽線上,他又如何能心安理得的視而不見。面對家鄉貧瘠的鹽鹼地,李文祥拿出了當年攻堅克敵時的決心,他相信事在人爲,與貧窮的這場戰役定能圓滿勝利。

李文祥被推舉爲村裏的大隊長之後,更是日夜爲着地裏的糧食操心,爲了實現自己攻克貧窮的豪言壯語,他帶領大家挖渠引水、修整水田,並且爲使大家富裕起來,他帶着大家一起種植西瓜,

發展小麥加工業


不僅如此,每當村裏有什麼需要,他都是帶頭第一個捐款做貢獻,可以說,李文祥將自己的所有都奉獻出來,

只爲看着自己的同鄉過上好日子

。這麼一干就是50個春夏秋冬,李文祥不喊苦不喊累,隱姓埋名做起了農民。

名利是身外物

李文祥看重的從來都不是名譽和金錢,正如他把軍功章壓在箱底從不示人,拒絕組織給他恢復幹部身份,拒絕享受革命功臣待遇,甚至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況,不領取國家給予的補助,這一系列的行爲都在表明,

他是一個注重實幹,講究使命感、責任感,樂於爲他人奉獻的人。

在得知女兒用自己的名義去領取補助時,更是生氣的將她批判一頓,言說不能給別人添麻煩,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挺過苦難。

如果不是省委書記下鄉調研慰問時,與他聊起了過往的歲月,在看見了牆上那幅戴着軍功章的畫像時,詢問他過去的立功獎章,李文祥的顯赫過往可能會永遠被他壓在箱子的最底下,無人知曉,就連他的女兒,

他也從未跟她提起過。


名利再是誘人

,在李文祥看來,這比不過國家的繁榮昌盛,比不過父老鄉親的集體富裕,他將自己的個人得失壓在了最底下,從不有恃無恐的去索取,滿心滿眼都是考慮別人。甚至在他的事蹟被廣泛關注之後,他還擔心自己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李文祥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英雄的胸懷是何其的廣大,國難當前時能勇敢無畏的上陣殺敵,家鄉困苦時能放棄繁華迴歸平凡奉獻他人,

忍得了誘惑、守得住底線、耐得住清貧

。任憑世事多變、人生沉浮,他依然獨守心中的信念,竭盡己能爲他人服務。

我們在人生的答卷面前猶疑困惑時,也許停下來思考片刻,看看別人對生活的感悟,看看別人在人生的分叉路上的選擇,或許能夠受到啓發,

雖然生活的方式有千萬種,但是感人至深的精神是長存不滅的

,只要心中的準則不歪,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文/史海觀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