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兒容易養兒難",養育一個孩子,不僅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除了把孩子養大外,父母還需要在教育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各方面都健健康康地成長。然而,隨着獨生子女家庭的變多,越來越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犯錯。

因沒買玩偶,7歲女兒對媽媽"拳打腳踢",爸爸做法簡單粗暴有效

在網絡上,有這麼一段視頻火了起來,引起了很多爭議。據瞭解,視頻中主角是爸爸媽媽和女兒,這天,爸爸和媽媽帶着7歲的女兒去逛商場。在商場裏,女兒就看中一個漂亮的玩偶鬧着要買。媽媽一看,那個玩偶家裏已經有一個同款了,只是顏色不一樣,只好說一會再給你買,女兒這才罷休。

後來,媽媽因爲逛商場入迷了,一時間忘記買玩偶了,滿心不樂意的女兒,竟然在商場裏當衆對自己的媽媽"拳打腳踢",但是一向疼愛女兒的媽媽也不制止她的無禮行爲。這時一旁的爸爸看不過眼了,對着自己的女兒就是一腳,爸爸做法簡單粗暴有效,女兒當即哇哇大哭。

然而疼愛女兒的媽媽一看,趕緊伸手擋住自己的老公說:"你幹嘛呢?女兒還小你那麼兇幹嘛?"爸爸的做法解氣卻引起爭議,有的網友表示:爸爸幹得漂亮,這種孩子就該這麼治;還有的網友說:雖然孩子有錯,但是爸爸也不應該直接用腳踢,讓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

教育孩子的時候該不該用"棍棒教育"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不該動手打他們呢?有的家長認爲,孩子還小,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沒必要上綱上線打罵他們;也有的家長認爲,孩子總是調皮不聽話,簡單的說教他們當耳邊風,只有打了痛了他們才長記性。

對於教育孩子的該不該用"棍棒教育"的問題,其實家長應該要根據實際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看情況決定是否採用"棍棒教育"。比如孩子初犯、知錯能改不打;主動承認自己錯誤不打等等;反過來,孩子犯了大錯不知悔改要打,頂撞甚至動手打家裏長輩要打。雖然現在已經不提倡"棍棒教育",但父母面對冥頑不靈,屢錯不改的孩子,就可以經行適當的"棍棒教育",但記得要有分寸。

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1.以身作則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在生活中就要做到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的行爲都不夠端正,那麼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耳濡目染就會沾染上一些不好的壞習慣。因此,父母就得以自己良好的行爲去引導孩子。

2.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依然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而父母讓孩子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有助於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家庭關係的構建。但有的父母喜歡當孩子的"操縱者",什麼事情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對孩子一點尊重的沒有,這樣又怎麼教育好孩子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尊重他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