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個小時內,她發了25條朋友圈”

朋友圈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片淨土,是身邊朋友、親戚共同展示生活狀態的一個地方,但當朋友圈被某個人打擾時,就會讓人忍不住產生厭惡感。

尤其是,當你的朋友圈被人每天刷屏,礙於面子你又不能說什麼,於是你只好默默地選擇屏蔽對方的朋友圈。

朋友圈似乎變成了:別人眼中的你,而不是你眼中的自己。

你的朋友圈裏面有沒有這樣的人?每天刷屏發朋友圈,早晨起牀發,喫早飯發動態,中午下班發動態,喫飯還要發動態,晚上要發,下班要發,睡覺之前還要發。

你甚至有一種錯覺:這個人很閒嗎?很多的空閒時間嗎?爲什麼每天都在朋友圈裏面這麼活躍?

昨天有個讀者給我留言,他說:朋友圈裏面有個好友,一天要發幾十條朋友圈,每天都是如此。

更過分的是:這個好友的最佳紀錄是,2個小時之內,連發了25條朋友圈。

那天的經歷是,這個好友去參加了偶像的演唱會,然後從坐上飛機就開始發朋友圈,進入演唱會會場接着發,偶像唱的歌要錄像發,似乎要給朋友圈好友來一個全面的現場直播。

如果有一天,這個好友忙碌起來了,沒有時間發朋友圈了,他還會請假:各位不好意思,今天有事,改天再見。

這真的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別人發朋友圈是精心設計,精挑細選,而他朋友圈,是事無鉅細,大事小事,全部都要發到朋友圈裏面。

但是,頻繁發朋友圈,對這個人來說或許很過癮,是一種情緒釋放;但對朋友圈裏的好友們來說,卻是一種社交壓力。

-02

那些每天發很多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理?

渴望得到關注。

他們會曬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曬美食,曬心情,曬自己去了新的地方旅遊,精挑細選後選擇自己最佳的,粉飾過的動態發給大家看。

其實,他們只是想要獲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引起別人的羨慕。

希望自己的快樂感染到朋友圈裏的人。

有些人生活態度比較樂觀,他們每天發很多條朋友圈動態,以一種詼諧、幽默、放鬆的姿態發出去,只是爲了讓朋友圈裏的人跟他一樣樂觀,過得開心一些。

而這樣的人,雖然發朋友圈動態比較多,但不會引起別人太強烈的反感。

自戀的人,也喜歡發很多朋友圈。

在《性格與個體差異》中表示:社交媒體的泛濫,讓人沉迷於自我的滿足與膚淺的友誼之中;而研究表明,頻繁更新社交動態,更換頭像的行爲,就是一個人自戀的表現。

有些人每天都在朋友圈裏面發自拍,隨隨便便發一條動態,都要配上自己九宮格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自拍照。

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適應。

單純地炫耀自己的生活。

還有一類人,他們每天發很多動態,僅僅是爲了炫耀,想讓別人羨慕他的生活。

去旅遊,一定要帶上定位;去高檔餐廳,一定要拍下來名字;買了車,一定要拍下車標;買了奢侈品,一定要拍下品牌。

人的心理總是這樣,當自己獲得了某一項成就,完成了自己的某一個小目標,就迫切地想要分享,炫耀。

-03

你每天發那麼多朋友圈,其實並沒有多少人喜歡看

人都是希望獲得認可,獲得關注的,而他們發的朋友圈動態,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其實他們只是精心挑選後才發出來的。

你所看到的,並不是真的,而是被篩選過後的,這是一種被粉飾後的,不那麼真實的生活。

就像你出去旅遊,或許這次旅遊經歷並不讓你滿意,但你在發朋友圈動態的時候,也一定會選擇最好的狀態發出去。

但是,當社交變成了一種過載的狀態,就會讓人產生極大的壓力。

舉個例子:

你每天刷一次朋友圈,僅僅是想看一看好友們今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你不想獲取太多的東西,僅僅是當做觀察好友的一種方式;但你的朋友圈裏,卻有那麼幾個人頻繁刷屏,讓你在瀏覽朋友圈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和不適感。

這就是社交過載。

而發朋友圈的人,在給自己釋放情緒,釋放壓力的同時,卻也給別人帶去了壓力。

科學家夏洛特布利斯在一篇著作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我們被一些人物所吸引,繼而產生了‘跟這些人相比,我就是一個失敗者’的抑鬱感”。

當你在觀察朋友圈動態時,如果看到了某一些人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遠遠超過了你現在的生活,並且讓你十分羨慕,那麼這種狀態,就不知不覺中帶給了你失敗感。

所以啊,不要把朋友圈當成你離不開的社交圈子;也不要將朋友圈,變成你的日記本。

沒有那麼多人在意你的生活,而同樣的,在意你生活的人,也不會只通過朋友圈瞭解你。

今日話題:

你的朋友圈裏有沒有發動態刷屏的人?

你認爲這種行爲,會給你帶來“社交壓力”嗎?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文字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