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俊彦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五一才过去没多久,我已经开始在期盼一个多月后的端午节了,期待端午不仅仅是因为端午假期,还因为端午特色的各种粽子。
中华传统节日发展到今天,似乎只剩下了放假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被人们淡忘摒弃,譬如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最初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被烧死的忠臣介子推创建。而且,在清明节前后,人们只能吃冷食,禁烟火。但到现在,谁还会在清明节特意去吃冷食?
又像是端午节,人们现在普遍只知道吃粽子、划龙舟这两个习俗,而且还明白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又有谁知道端午节还有挂艾草、喝雄黄酒这几个习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挂艾草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的。
故事发生于唐朝末年,众所周知,唐末时期爆发了黄巢起义。整个中原地区都陷入了战火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开始逃避战乱。其中,有一个带着儿子逃难的妇女,竟成了端午节挂艾草的由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这名妇女史书上倒没有记载名字,当时为了逃避中原地区的战乱,她带着两个儿子仓皇出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得知黄巢军要来,害怕战乱的百姓们纷纷撒开腿背井离乡往外逃。因为逃避的是那些黄巢起义军,所以史称"走黄巢"
有天黄巢大军突然撞见了一个掉了队,匆匆往外逃的妇女,这位妇女有两个儿子,一个约摸5到6岁大小,被妇女抱在怀中。另一个幼子只有2岁,却紧跟在妇女身后走着。这一反常理的现象立刻勾起了黄巢的好奇心,他认定其中必有古怪。于是便乔装打扮成一名平民男子,准备上前问个究竟。
一问才发现,妇女手上抱着的其实并不是她自己的儿子,而是她哥哥死前托付给妇女的唯一遗孤。为了保护哥哥唯一的香火,妇女便将其抱在了怀中,以免其走丢。
黄巢有感于妇人忠义,于是立刻抖明了身份,并向妇女承诺"我黄巢的千军万马绝不会动尔等一根汗毛,只要你找一些艾草挂在门上,我黄巢起义军经过,自然不会刁难于你。"说罢,黄巢便离开了。
妇女发现黄巢果然并没有欺骗自己后,又想起逃难的艰苦,她索性号召全村人一起原路返回,给自家门上挂上艾草。而黄巢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但凡门上挂了艾草的农户,他都没有打扰,一时间,这个方法传得人尽皆知。
挂艾草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了,而黄巢军的好名声也渐渐在民间传开。虽然他们最后还是被唐朝镇压了,不过这挂艾草的习俗却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成了端午节的保留项目。
话说回来,这马上要到来的不仅仅是端午节,还有毕业季呢,同学们毕业论文都搞定了吗?赶紧抓紧啦。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