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他的理想,那么此时此刻望着身后的数十万大军,他也许只想告诉大唐的皇帝,我黄巢是个优秀的人才。若早知这个结果,当年高考失利的黄巢还会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从安胖子来了一场安史之乱后,大唐就一直没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

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不说,藩镇割据更是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那速度比刘翔12秒88还要快。

这规模自然引起了大唐老板的不满,老子的底盘,你说了算。

我还是不是老大。

这种想法一多,不满就开始。

皇帝想着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势,节度使则想着扩大权力,最好连皇帝的权力也代劳了。

双方你来我往,斗得很不亦乐乎。

藩镇毕竟是武将,一身横肉不说,还没什么素质,单打,十个皇帝也不是对手,为了输人不输阵仗,皇帝决定找人。

找来找去,觉得还是太监最合适。

和自己亲近。

于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开始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繁华的长安城里,大唐的皇帝常常在吃了早饭后,就开始组织拔河运动。

今天拉拢一帮太监和节度使拉一把,三局两胜,你来我往。

明天风气一变,皇上又和节度使联手与太监扯了一把。

几十年来从没停止过,比愚公还要愚公。

对于这项并不怎么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大唐的铁三角、皇帝、太监、大臣,本着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宗旨,不眠不休的竞技。

期间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场景。

比如有太监取得胜利的——甘露之变。

由陷入僵局的大臣——牛李党争。

这些争斗看似麻烦,但总算还能凑合过着,饿不死你,你杀不了我。

小国寡民,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也挺好。

但现实告诉你我,一个毫无朝气的平衡局面总会被一些人打破。

他们宛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屠龙刀,迅速将局面劈开了两半。

历史就是改写。

这样的人很多,比如陈胜、比如董卓、比如翟让李密、比如黄巢。

今天的主角是黄巢。

按照寻常思路来看,黄巢是最没有理由造反的。

毕竟这不是做小买卖,你想做就做,不想做退回来就是。

这是豪赌,赌的是一生。

胜了,背后是荣华富贵,功成名就。

输了,对不起,迎接你的是明晃晃的大砍刀,连带着你七大姑八大姨都得到奈何桥上走一遭。

这是一条既定输赢,便决生死的绝路。

不到万不得,没人愿意去干这个买卖。

按照人设,黄巢应该不是干这个的主角。

黄家,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

黄巢的课外培训项目很多,剑术,马术、箭法都排上了日程,书读得也不错。

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

五岁的时候,就敢和村里老头对诗。

当时父亲为菊花连句,老头想找不到,他随口回答说:“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杀气腾腾,一看就是社会不安分子。

吓得黄老爹一把按住黄巢的嘴巴,狠狠给了一巴掌,扬言再说就直接掐死算了。

还是那老头识货,指着黄巢说:“这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命令他再写一篇。”

黄巢当即作了一首。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吓得黄老爹拉回去就开打,让你写反诗,让你写反诗。

按照这个路子走,用不了几年,不是上清华,就是北大。

但历史在这儿却多了一个拐点。

大好青年黄巢不知是心里素质不过关,还是不善于考试。

参加的几次高考,竟连一个野鸡大学都没考上。

心里的苦可想而知。

连夜写了一首名垂千古的好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不错,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差不多就是黄巢脑海里的画面。

应该说,老天爷待人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往往会打开一扇门。

单凭这一首诗,黄巢足以笑傲大唐,笑傲历史,笑傲唐诗三百首。

如果,黄巢好好写,历史上也许会多了一个出色的诗人,而不是一个造反头目。

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带着一肚子怨气的黄巢离开了长安城,继承了家业。

一跃成为了盐帮首领。

当年在长安城挥洒的雄心壮语似乎要慢慢被遗忘,最终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如果大唐再争气一点,也许历史真没黄巢什么事。

偏偏,大唐破罐子破摔。

干符元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河南最为严重,粮食产量几乎没有,灾民倒是遍地走。

按说这种情况下,大唐CEO应该忙着发放物资,将灾难降低,但李世民的子孙早已没了先祖的雄心和魄力。

当家的唐懿宗“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干脆欺上瞒下,一时之间大唐上下“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为了活下去,百姓就聚在了一起。

一看规模不小,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干脆学了一回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许多事,绷着还没事,一旦这个紧绷的线被人砍断了,差不多也就完了。

为了活下去的百姓扛着木棍,很轻松地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郓州。

这里说明一下,不是大唐的军队太弱鸡,而是大唐太坑爹了,多少年没有发工资了,过年奖金也就不说了。

官儿还好说点,寻常的将士根本活不下去。

加上不少藩镇也想趁机给皇上一点颜色看看,有意让事情闹大,所以几个回合下来,也就让百姓成了气候。

一看开局不错,王仙芝干脆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号称草军,亲自找来一帮读书人写了几篇榜文大骂大唐皇帝。

什么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有票帅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蔡温球、楚彦威、王重隐等十余人,大肆劫掠,不给百姓活下去的理由。

干大事的人,总有追随者。

在看到如同野火一样的军队攻城略地,已经55岁的黄巢仿佛打开了内心的某种记忆一般。

当年的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竟在片刻间冲入了脑门。

这不就是我希望的画面么,老天爷既让我看到了,就是在号召我呀。

当夜,黄巢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

有了黄巢加特,起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攻郓州,袭沂州。

造反毕竟不是做流水作业,除了个人威望外,还需要军事才能。

事实证明黄巢写诗是一把好手,打仗同样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相继数月竟攻下了不少地方,而黄巢一跃成为起义军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件好事的背后很快就跟着一件坏事。

而往往这件事坏事总能左右大局。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利益分配不均,人多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局势的扩大,伴随着王仙芝和黄巢身上的矛盾也就出来了。

王仙芝想招安,寻求稳定,毕竟做反贼危险系数高,名声还不好听。

做朝廷官就不一样了,生命安全有保障,功名富贵都在,还能给子孙后代留点。

而黄巢却不这么想,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理想,任何代价都要实现。

境界的不同,让两个昔日的好友变得矛盾重重。

狠的时候,甚至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

最终,王仙芝与黄巢走向了分裂。

分裂意味着兵马的减少,意味着战斗力下降,意味着凶险。

三年后,起义军的第一把手王仙芝被敌人乱刀砍死。

曾经的分歧随着王仙芝的死化为乌有,黄巢当仁不让走到了一线。

黄巢自立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

此时的黄巢纵然有雄心壮志,却从没想过要做皇帝。

如果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他的理想,那么此时此刻望着身后的数十万大军,他也许只想告诉大唐的皇帝,我黄巢是个优秀的人才。

为了证明皇帝丢失了自己这个人才。

黄巢拼命的扩大自己的业务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短短数年,他的业务量从当初的河东扩展到整个中原,下一个目标长安。

长安城毕竟不是那么好打的,围攻了几次,竟然差点一命呜呼。

总算他命大。

为了麻痹敌人,他不得不走上老上司的老路——接受招安。

他算了一下,竟有四次之多。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目标不变,理想不变,偶尔变通效果也许更好。

事实证明在战场最需要的不是规矩而是变通。

只有懂得变通的人才能从战场上活下来。

唯有活着,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这一点,在5年后变成了现实。

公元880年的冬天。

这是注定要随着黄巢永载史册的日子,尽管这个日子对大唐而言是灾难性的,但对黄巢来说,这是个让人怀念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60岁的黄巢亲自率领自己的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看着雄伟辉煌的长安城。

黄巢笑了,长安城你还记得我么,我叫黄巢,我又来了。

进城的第二天,黄巢就登基了,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

对于自己的产业,黄巢希望能长久。

为此,他大胆的做出了创新,打造了一支农民军文武官与唐官僚混合而成的政权机构。

在他看来,农民与官僚和平相处,大齐一定千秋万载。

但他忘记了一点,农民憎恨官吏,官吏欺压农民自古使然。

期望他们和平相处,无疑是痴人说梦。

冲入长安的农民很快就将自己的不满彻底的发泄了出来,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

危险就此产生。

只可惜,志得意满的黄巢浑然不觉。

沉静在梦想世界的黄巢并不知道,摧毁一个世界不难,难的是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满足,让他错过了加强巩固自己的产业机会。

刚刚打破的局面,尚未来得及打造,就被卷土而来的唐军包围了。

面对汹涌的敌人,黄巢并不在意。

在自己奋斗的岁月里,这样的局面还少么,那一次自己不是化险为夷了。

但这次,老天爷没给他这个机会。

公元,突围反击的黄巢大败。

死之前,他对外甥林言说,你拿上我的首级去献给唐朝,那么你还可以求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巢,于是黄巢自刎。

此事的后续很精彩,林言斩下黄巢的首级,去投奔唐军。结果半路上就被沙陀人杀掉。然后沙陀人把黄巢和林言的首级献给唐廷。

2年后,返回的唐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

唐僖宗问“你们都是显贵人家的子女,世代蒙受国家的恩惠,为什么从贼?”

居首的女子回答:“贼寇逞凶叛逆,国家以百万,不守宗庙,播升任巴郡、蜀郡;如今陛下以抵抗不住贼责备一个女人,设置公卿大臣将帅在什么地方吗?!”

唐僖宗不复问,皆杀了。

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至此,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彻底画上了句号。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一叹。

这些女子都是一等一的好女子,生逢乱世,她们所思所想并不多。

比起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她们想得更多的是活着。

只可惜,就连这点要求,也随着黄巢突围失败变成了奢求。

若早知这个结果,当年高考失利的黄巢还会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么?

也许会……

也许……

谁知道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