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過半年多,惠帝太安二年八月,因長史李含等人爲長沙王司馬乂所殺,河間王司馬顒又起兵討伐。成都王雖一直在鄴城,但恃功驕奢,起先還能遙制朝廷,但隨着長沙王司馬乂翅膀漸硬,兄弟生出嫌隙,於是成都王附和河間王,共同前往洛陽討伐長沙王。

大家好,我們的小燕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晉惠帝復辟,篡位的趙王倫被賜死,齊王自然也要大賞功臣。齊王司馬冏獲封大司馬,加九錫;成都王司馬穎爲將軍,加九錫;河間王司馬顒爲太尉,加三錫;常山王司馬艾改封長沙王,爲撫軍大將軍。其中,齊王司馬冏是惠弟堂兄,成都王司馬穎與長沙王司馬乂與惠帝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幾個王爺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壯年。
河間王司馬顒是武帝堂叔,年紀在四十歲左右。可以想象,這些人在一起,宮中橫坐的又是個大傻皇帝,誰又能向誰低頭呢。手奪惠帝璽綬的義陽王司馬威從外退兵至九曲時,聞聽趙王司馬倫倒臺,慌忙丟下所統軍隊,逃歸洛陽大宅子待罪。諸王商議想饒他不死,一直呆呆惠帝忽然發話:“司馬威掰我手指,奪我璽綬,不可不殺。”這句話也是他當皇帝一輩子惟一自己做出的決定,諸王當然無話,派人殺掉司馬威。
剛剛安定沒幾天,數位王爺各自結夥拜祖陵。新野王司馬歆勸說齊王司馬冏:“您與成都王一起建立不世之功,應該留下他在京城輔政,如果無此心,應該削去他的兵權。”長沙王司馬乂在拜陵時對異母兄成都王司馬穎也建議:由武帝一系的人來維持,提防齊王。
成都王幕下高參盧志提出以退爲進的謀略,他說:“齊王當時號稱有百萬之衆,爲張泓所敗,正是王爺您強攻孫秀才成大功;兩雄不俱立,大王您應該以太妃有病爲由,上表還歸鄴城,朝廷委重齊王,此舉可收四海之心。”成都王司馬穎但聽話,馬上入宮辭別惠帝,與從人快馬加鞭從洛陽返回鄴城,回到鄴城後,司馬穎又推卻九錫殊禮,表論功臣,賑濟災民,埋葬陣亡將士。
齊王司馬冏一直懷疑大才子陸機爲趙王司馬倫替惠帝撰寫禪位詔書,就把陸機陸雲兄弟抓起來想殺掉。成都王也爲之辯理,救了二人,並表陸機爲平原內史,陸雲爲清河內史。二陸兄弟的友人勸他們趕緊遠離是非,陸機認爲司馬穎對自己有保薦之恩,就沒有聽友人的勸誡。由於惠帝太子司馬遹被賈后殺掉,司馬遹的兩個兒子又被趙王司馬倫殺掉,惠帝就沒有繼承人。
按繼承人順序,大將軍司馬穎有次立之勢可爲皇太弟,齊王司馬冏當然不會任情勢這樣發展下去,於是他就奏請立惠帝的侄子、年方八歲的司馬覃爲皇太子,自任太子太傅,又加封親信東海王司馬越爲司空,領中書監。司馬越也是惠帝族叔輩。一年以後,惠帝永寧二年,河間王司馬顒在長史李含的慫恿下起兵。李含出主意說:“成都王司馬穎是皇帝至親,齊王司馬冏越親而專權,朝野怨恨。
現在發檄長沙王司馬討攻齊王,齊王必會先幹掉長沙王,我們因此再以此罪除掉齊王,擁戴成都王入京,以安社稷。”河間王司馬顒原本就是趙王司馬倫親信,當時也是因形勢所逼纔不得已加入討趙王的軍隊,齊王對他一直懷恨在心。至此,他覺得時機成熟,派部將李含、張方爲先鋒,率軍直奔洛陽,同時,他遣使邀成都王司馬穎一起發兵。盧志諫勸,司馬穎不聽,準備兵馬待發。
河間王部將李含、張方臨近洛陽屯軍,便發檄讓長沙王司馬乂攻討齊王司馬冏。兩位王爺本來同時在京,關係還不錯,但齊王認爲長沙王與成都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便先下手爲強,派人攻襲長沙王,他率百餘人飛馳入宮,關閉諸門,奉天子攻大司馬府。有皇帝在手,一下子就轉被動爲主動。當夜,城內大戰,齊王稱長沙王矯詔,長沙王稱齊王謀反,飛矢雨集,火光沖天。在東門樓上避難的惠帝又被嚇了一跳。
連戰三日,齊王部隊大敗,司馬冏被自己的長史趙淵執送入宮。傻冒皇帝也知道好壞,這位堂兄擁立自己復位,很想活他一命。但最後還是被斬於閶闔門下,循首六軍示衆。齊王司馬冏是八王中第四個死掉的王爺。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李含、張言等人聞知齊王已死,就引兵還據長安。才過半年多,惠帝太安二年八月,因長史李含等人爲長沙王司馬乂所殺,河間王司馬顒又起兵討伐。
成都王雖一直在鄴城,但恃功驕奢,起先還能遙制朝廷,但隨着長沙王司馬乂翅膀漸硬,兄弟生出嫌隙,於是成都王附和河間王,共同前往洛陽討伐長沙王。盧志諫勸,司馬穎又不聽。河間王司馬顒以張方爲都督,將兵七萬自函谷東趨洛陽;成都王司馬穎引軍屯朝歌,以陸機爲前將軍、前鋒都督,率二十多萬人南向洛陽。衆人大戰,死傷數萬。長沙王手中有惠帝這張王牌,關鍵戰鬥皆在軍中顯耀皇帝旗鼓。
建春門一戰,陸機大敗,由於陸機兄弟與成都王司馬穎的太監孟玖不合,孟玖就說陸機有貳心想聯合長沙王謀反。成都王沒主見,下令誅殺二陸兄弟及其三族。殺頭之前,大才子陸機嘆道:“華亭鶴唳,可復聞乎!”與當年咸陽市上被腰斬的秦朝丞相所發黃犬之嘆,大相類似。知退不退,後悔無及!打敗成都王派來的陸機,長沙王司馬乂覺惠帝這個幌子確實好用,又奉帝攻張方,張方兵望見乘皇帝御車皆退,張方軍大敗。
雙方僵持不下。長沙王主簿祖逖建議,派人持詔到西北,命雍州刺史劉忱起兵襲擊河間王司馬顒遇的後方,這樣,張方軍不得不回,可解京城之圍。長沙王司馬乂雖然總是把皇帝大傻哥哥弄在軍中打仗,而未嘗虧奉上之禮,服侍周全,禮數不虧,故而城中糧食日窘,而士卒無離心,前後斬獲六、七萬人。圍城二王兵馬略盡,張方也準備逃回長安。關鍵時刻,本來與長沙王一夥的惠帝族叔東海王司馬越慮事不濟。
害怕城外二王兵馬越聚越多,就與殿中親將密謀,半夜衝入司馬房中,把這位俊偉英勇的長沙王捆綁起來,關在金墉城裏,並以皇帝名義下詔免其官職,召成都王司馬穎等入城輔政。城即開,殿中將士見外兵不勝,悔之,更謀劫出王司馬乂以拒司馬穎。司馬越見情勢不妙,大懼,想殺掉長沙王司馬乂以絕衆望。黃門侍郎潘滔出個絕好的壞主意,遣人密告張方,借張方之手除掉王司馬乂。
張方本性殘暴,派兵從金墉城中押出王司馬乂,綁縛於城外兵營中,放在火堆上慢慢烤炙而死,時年二十八。司馬義冤痛之聲達於左右,三軍莫不爲之垂涕。八王之中,長沙王司馬乂是第五個被幹掉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