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會感覺“李白”這個名字很灑脫,非常超凡脫俗,而“張白”、“趙白”聽起來就很普通?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從小學到高中,李白這個名字,貫穿了我們的整個讀書生涯。一提到李白,人人都知道他是“詩仙”,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地背出幾句詩。

“李白”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除了李白的詩,李白的文章也賦予了李白強大的文化光環。這便是“李白”這個名字的魅力來源。


公元733年,李白辭親遠遊,來到了安陸。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李白接受幾位堂弟的邀請,來到安陸桃花園,飲酒賞景。

古人飲酒觀景都是要寫詩的,李白和堂弟們也不例外。那是一個桃李飄香、月光如練的夜晚,李白和衆堂弟推杯換盞、高談闊論,好不痛快!


李白和衆堂弟一邊飲酒作樂,一邊賦詩。如果有誰寫不出詩來的,便罰酒三杯。飲宴完畢,衆人將一首首詩篇收錄成集,由李白爲詩集作序。

這篇序文,便是李白寫就的一篇天才文章——《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要不怎麼說天才就是天才呢!李白的這篇《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全文僅有一百一十九個字,文章雖短,卻大開大合,把李白的氣魄和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

文章的一開篇,就足以令人驚歎:


彼時的李白,精神已經超脫了肉體,彷彿已經與天地玄黃、宇宙光年合爲一體,一起俯瞰世間的萬物生滅、百代更迭。

但即使如此,李白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終究也是天地之蜉蝣、滄海之一粟。浮生若夢,歡樂的時光又能有多少呢?由此看來,古人燃燈夜遊,盡情歡樂,確實自有他們的道理。


如果李白就此頹喪,他就不是那個昂揚、熱烈的李白了。他總能像揮去袖口的灰塵一樣,輕輕地揮去寵辱浮沉,然後瀟灑縱橫。

李白說:溫暖的春天用美景召喚着我們,大自然把錦繡的山河展示給我們,桃李芬芳,月色如洗。如此良夜,豈能辜負?來吧!英俊優秀的弟弟們,擺開筵席,坐賞名花,讓我們一起醉倒在這皎潔的月光中!

一時間,桃園內笑語盈盈,李白和他的堂弟們,尋求到了人生少有的歡樂。

這篇《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雖然不長,但整篇文章豪氣縱橫,行雲流水。李白將他特有的飽滿熱情、清新風格和精神昂揚,全部注入這一百一十九個字中。讀來不由得神清氣爽,酣暢淋漓。

如果僅從字面翻譯來看,可以說這篇《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不過是一則普通的敘事遊記。但這篇文章之所以成爲千古美文,是因爲其中蘊含了哲思,哲思中又飽含豪邁。這種小中見大的格局,並非我輩可以比擬。

無論是《古文觀止》,還是如今的課本教材,無不把這篇文章收錄其中,可見這篇文章的境界之高,內涵之深。


李白從來都是以詩歌而流傳千古,聞名世界。但天才就是天才,即使是一篇短文,也能驚豔古今、衆生傾倒。以至於我們一聽到“李白”這個名字,腦海中立刻會浮現一個白衣飄飄、才氣橫溢的仙人形象。

也正是因爲,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李白這樣的明星,才讓今天的我們擁有了無上的文化自豪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