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纵观历史,凡是有大成者,也都必将是毁誉参半的存在,他们既有造福于人类,改变整个人类发展进程的作用,同时也免不了有人性缺陷的一面,尽管他们有着神的意志,但最终却无奈甘于只有人的肉身,做出一些与崇高的精神理想相悖的事情。

司马迁的《史记》,对于当年的霍去病有如下记载: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简而言之,从字面意思理解,当时汉武帝在霍去病出征之时,给了他10车酒肉,因为嫌弃当时的辎重过于繁杂,所以就将其舍弃了,以至于这些酒肉最终都放臭了,他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吃到一口,而且当时部队中的将士们,仍然有十分饥饿之人,就拿他的在外的情况来说,即使因为粮食缺乏,霍去病也不可能让将士们歇着,他还要让精疲力竭的将士们给他修建足球场。


按照我们现如今的固有思维,对于这件事确实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穿越回那个时代,站在霍去病的立场角度来看,我们也会这样做,历史的作用就是如此强大,而且不可更改,假如我们是秦始皇,和他当年所做的决断,其实也会相差无几,有时候我们太过于强调自身的能力,反而忽略了对于整个客观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霍去病在当时之所以那样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就如同原文中所说,霍去病嫌弃这些物资太过于繁重,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知道,霍去病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千古留名,而且要得益于他在当时颇为称奇的闪电战术,历史上虽然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但是这一点并不适用于所有军队,尤其是靠速度取胜的战斗之术,显然不可能因为物资拖累住后腿,他们往往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对于行军途中所需要的粮草,基本仅仅携带一小部分,剩余的主要从战败之地所取得。


其次,不知道大家对于饱满思淫欲这件事该如何理解,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与这个故事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但是我们要知道,一般人在吃饱的时候,往往就不会有足够的危机意识,这一点在战场上尤其重要,人在饱腹之时,也不利于激发自身潜能,吃饱饭对于有些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也是一大忌讳,而且出于本能,吃饱饭一般会有乏困之感。

当然,对于那些经常在外征战的士兵,饿肚子其实也是常事,吃太饱反而不会习惯。不然现代的特种军队训练中,为什么会让士兵们在原始森林中体验那种绝地求生的感觉?难道现如今的食物真的满足不了需求吗?显然不是,最主要考察的是士兵在极端环境下的耐受力。


看似是10车酒肉,其实均摊到每个士兵头上也分不了多少,无非就是一顿饱饭的事情,其实也并非是多么严重,有时候我们确实有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嫌疑,当事后诸葛亮人人都在行,有时候面对极端环境极端问题,往往会采取更极端的做法,至于在塞外修建足球场,难道真的是为了霍去病个人的一己私欲吗?


仔细想想也不可能,毕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蹴鞠还是足球?显然这不可能是一项单人运动,作为需要团队协作的典型运动,霍去病这样做很显然也是为了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体验生活的乐趣,毕竟长期在外行军,这也是相当枯燥无聊的一件事,当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至于没有吃饱肚子就让将士们干活,其实有时候也是迫于无奈之举,而且精神上面的富足往往要比物质上面的充裕更为重要,即使当时不能让将士们吃饱肚子,但是最起码不能让他们丧失了对于生活的激情与信心。

不知道题主对于这番解释可否满意,也请各位观众老爷们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

同时感谢各位粉丝们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点个关注,永不迷路,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奇闻轶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