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快節奏時代,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進而有一個光明前程。但有時候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顯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逼迫和控制。被父母逼迫過的人,常出現性格缺陷,內向孤僻,自卑懦弱甚至產生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一、飯桌危機

“不許剩一口飯,全都要喫完!”

“不許挑食,要營養均衡!”

相信這是很多人小時候常聽父母說的話。

作爲孩子,儘管心中有百般不情願,但迫於父母壓力,只能服從,如果不聽話,可能會遭到父母的責罵甚至捱打。孩子有時會通過大哭大叫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時父母如果一味逼迫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感到無助,進而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

長大後遇到棘手事,寧願忍氣吞聲,自己解決難題,也不願向他人求助,身在人羣中卻難以合羣。通常情況下,這類人還會感到自卑懦弱,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是另類的存在,承受着別人異樣的眼光,卻又無法做出改變去迎合他人,內心無比矛盾壓抑。

二、孩子or機器人

曾經去幫一個同事接她小孩放學,我望着教室裏的孩子,他們都端坐着看電視,沒有人講話。下課後,我原以爲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應該會滿臉笑容,蹦蹦跳跳地出來,但作爲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他們都安安靜靜地收拾好書包,井然有序的排隊放學。

沒有了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反而有點像被操縱着的木偶人,問完同事家小孩後才得知,他們老師要求他們睡覺就必須同一個姿勢一起睡覺,上廁所必須要按照老師的規定,在同一個時間去上廁所,放學必須排隊出門。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父母會嚴格規定孩子的作息時間,不顧孩子自身需求。最後孩子就成了一個乖巧聽話的“機器”,服從外界,壓抑內心需求,成了一個隨波逐流的平庸者。沒有了獨立思想和創造力,盲目屈從,孩子的一生就毀了。

三、“我要你攀比是爲了你好”

當代父母總是抱着恨鐵不成鋼的思想,對自己孩子說: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地的優秀,希望孩子多爭氣,有上進心。父母過度的攀比心理和冷嘲熱諷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潛意識認爲自己真的比不過別人,因此消極自卑,甚至自甘墮落。

針對上面的問題,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

1、尊重孩子合理需求,鼓勵孩子按自己想法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意識,在孩子確實做錯時,再給予指導幫助。

2、順應孩子天性,給孩子快樂童年,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按固定框架,當一個乖巧懂事卻麻木的機器人。要善於發現孩子與衆不同之處和創造力,多加鼓勵。

3、不要向孩子灌輸與同齡人攀比思想。每個孩子都有獨特天賦和興趣愛好,作爲父母要做的是多支持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瘋狂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這樣只會造成孩子有很大壓力。

紀伯倫說:“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只能幫助箭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弓不放手,箭哪裏都去不了。孩子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獨特想法,他們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不要過分逼迫孩子,要許給孩子難忘且快樂的童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