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跨度自2005年4月到2013年4月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CHB,在治疗周期超过一年后,观察当前依然处于乙肝一线药物的恩替卡韦疗效和转归方向,这项试验是由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胃肠病学与肝病科等共同完成。

乙肝恩替卡韦8年试验,e抗原阴转46%,仅1.2%发生不良事件而停药

小番健康简单介绍这次试验,进一步能够验证在国外科研单位对恩替卡韦长期治疗后,其药物是否可以达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要求。这次试验周期为8年,共有841名受试者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年龄均超过18周岁,以恩替卡韦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其中,男性占比约65%,总体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岁,观察长期使用恩替卡韦后,HBV-DNA能否处于检测不到,e抗原、表面抗原以及转氨酶水平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等。

作为乙肝抗病毒的主要方向之一,核苷酸类药物一直占据该乙肝药品市场,还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等等,其中当前以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继续作为指南要求的一线用药,要求首选低耐药、强效抑制病毒的NAs,而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则不断被医药界论证,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不易产生病毒变异,可以通过长期口服提高药物依从性,让体内乙肝病毒载量低于检测基线。

恩替卡韦属于一种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目前被国内外药物研究证明符合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NAs。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具有强效抑制效果,在这次多中心8年周期的恩替卡韦队列研究试验中,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治疗后,观察谷丙转氨酶复常率第1年为37.2%,第3年为48.7%,第5年为56.2%;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治疗后,观察谷丙转氨酶复常率第1年为39.6%,第3年为46.8%,第5年为55.6%。再继续跟踪HBV-DNA抑制率方向,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第1年后,观察DNA抑制率为第1年为34.6%,第3年为64.7%,第5年为84.6%。

而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后,观察第1年DNA抑制率为81.9%,第3年为90.3%,第5年为96.2%。参与使用恩替卡韦的受试者平均用药均超过4年,HBV-DNA基线为5.8log10IU/mL,可以看到,恩替卡韦对于慢性乙肝患者而言,通过长期口服对e抗原阳性/阴性均适用,转氨酶复常率和HBV-DNA抑制率都有明显且持久作用,这与《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及规范保持近似。

继续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达到5年后,e抗原阴转比例为46%,e抗原阴转且e抗体转阳,即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率为33.7%,而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为4.6%。药物研究中,比较关心的恩替卡韦长期口服后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这次国外试验中,仅有1.2%的CHB由于长期口服恩替卡韦而停止用药,死亡率0.6%,肝癌发生率2.7%,肝功失代偿率为0.8%。

综上所述,小番健康分析一下数年以前关于恩替卡韦的长期治疗后各项指标以及转归方向。作为《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要求,乙肝患者初始治疗首选低耐药率和强降病毒的NAs,恩替卡韦表现出现长期口服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恩替卡韦还具有比较高的HBV-DNA持续处于检测不到,不易由于长期口服而发生病毒学反弹,转氨酶复常率也明显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核苷酸类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