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評價及高,他雖然不認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卻對諸葛亮的理民之幹頗爲讚賞,曾言諸葛亮治下“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如此看來,諸葛亮理政能力果然強悍,畢竟這樣的法治社會,極難達成。那麼,此事是真的嗎?諸葛亮果然有此能力嗎?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應該是確切的吧?畢竟諸葛亮眼裏揉不得沙子,而且不畏強權,再加上不管是劉備時期,還是劉禪時期他都身居高位。劉備的義子劉封,以及劉備極欣賞的部下彭羕,他都敢狀告,最終導致一人被賜自盡,一人被貶出益州。到了劉禪時期,與他同爲輔政大臣的李嚴,則因顛倒是非被他貶爲了庶人。除此之外,他還能夠做到大義滅親,曾被他選爲接班人的馬謖,就因違背軍令,被他斬首了。
然而,如果我們細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諸葛亮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般執法嚴明,尤其是劉備時期,他執法更是因人而異——有一個重臣,身居高位之後,大肆報復曾經與自己有私怨的人,曾經中傷過他的人,被殺害了很多,可是當有人狀告到諸葛亮面前,希望他向劉備反映一下的時候,他卻說此人動不得,於是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讓諸葛亮忌憚的人是誰呢?諸葛亮又爲什麼不敢動他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曾與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蜀科》的法正,也就是劉備的謀主。《三國志》記載:“以正爲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爲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者數人。”如此看來,好像是法正身居高位之後,迅速膨脹了,而且做得非常過分,按理說,諸葛亮應該無法容忍纔對,畢竟他最受不了這種飛揚跋扈之人,彭羕就是典型的反而教材。可是他爲什麼拒絕向劉備反映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法正才智過人,當時的劉備集團需要他
《三國志》中提到,諸葛亮在拒絕向劉備反映時,解釋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爲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意思是說,劉備陣營如今正內交外困,而法正的能力卓越,是劉備身邊非常重要的輔臣,怎麼能夠壓制他,使他不能隨心所欲呢?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如果逼急了法正,導致他撂挑子怎麼辦?處置了法正,這些重任,又有誰擔的起呢?而且不但當時的劉備需要他,蜀漢之後的發展也需要他。從這一點考慮,諸葛亮絕對不會動法正。畢竟在他心目中,蜀漢能夠一統中原,興復漢室,比起當下的安定更爲重要。
二、法正頗得劉備倚重,他不想碰一鼻子灰
衆所周知,諸葛亮未出山,便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計,是劉備頗爲倚重的重臣,他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以及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都非常高。可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在入川之戰,和漢中爭奪戰中,法正顯露出的才幹,以及立下的功勞,都甚於他。這個時候,他動別人可以,動法正劉備是絕對不允許的,甚至會因此懷疑他與法正爭功,從而看輕他。諸葛亮不敢,也不想冒這個風險。所以他不會去向劉備反映此事。
三、法正是益州派的代表,劉備需要他的支持
除了法正的能力之外,劉備倚重法正,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在益州的地位和影響力。畢竟劉備自入川以來,便不得益州民心,再加上他連年征戰,不管是益州的百姓,還是官員,都或多或少的對他有點意見。這個時候,法正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畢竟他是益州人氏,地位又比較高,影響力比較大。有他在,劉備就不必擔心益州派出什麼妖蛾子。可是如果劉備或諸葛亮動了法正,結果便難以預料了。
四、法正之爲,可是能劉備授意
劉備入川之後,雖然需要益州派的支持,卻也在不斷的對其進行打壓,畢竟比起新降之人,他更倚重隨自己起家的元老,以及以諸葛亮爲代表的荊州派。可是他又不能將打壓益州派一事,做得太過明顯,否則很可能引起反動。這個時候,屬於益州派,又深得自己信任和倚重的法正,就成了爲他執行這個任務的最好人選。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便更不可能,在劉備面前狀告法正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諸葛亮理政能力極強,他主政期間,一度達到了吏不容奸的地步,但那僅僅是劉禪時期的事情,劉備在世時,雖然他也身居高位,卻也有不敢動或不能動的人,例如法正。而讓他不敢動法正的原因,則有很多方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