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中國農村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

直到網紅博主李子柒開始走紅網絡,她展現的烏托邦一般的美好田園生活,讓大家開始關注中國農村的現狀。

去年10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起了#中國最美鄉村#評選活動,話題中網友的投稿刷新了人們對於農村的認知。

最美回遷房富陽東梓關村

原來,現在的農村早已變了樣,青山綠水,審美在線的房屋,讓網友們無限感慨。

隨着近些年國家對美好鄉村建設的大力扶持,許多地方開始湧現出一批網紅“民宿村”。

比如位於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

這裏是個原居民500人不到的小鄉村,但人均收入超三萬元,鄉村旅遊營收超三千萬元。

從小康走來的他們,正在通往振興的現代化農村。

下姜村舊時的名字叫“雅墅峽澗”,意爲山谷峽溪裏的風雅村舍。

村子被清澈鳳林港河分成南北兩岸,緊鄰河岸的房子都被改成了民宿,從高處望去白牆黛瓦的房子錯綜排列,“風雅村舍”名副其實。

下姜村的面積不大,卻擁有172家民宿,幾乎每個村民都是民宿主。

早晨在下姜村醒來,拉開窗簾,鳥叫聲傳進屋裏。不遠處的一幢房子已經升起裊裊炊煙,泡一杯熱茶坐在民宿的露天陽臺上,聽着潺潺水聲,好不愜意。

村民的小院裏都種着幾盆開的正好的花,讓原本冷冰冰的你家與我家的分界線多了點詩情畫意。

別看現在的村中生活這麼愜意,曾經的下姜村十分貧困。

由於村子地處深山、交通閉塞、人多地少,村民日子過的十分艱苦。當地也流傳着:土牆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民謠。

爲了擺脫落後的面貌,村民們做了很多壞事,砍禿樹林燒窯、挖空河道建房子……導致後來成了有名的“窮髒差”村。

生態毀了,村裏沒有生計,許多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進城打工,下姜村成爲了名符其實的“空心”村。

當地政府爲了改變村子貧窮的局面,帶頭村民進行土地流轉,把分散在村民手中的耕地集中起來,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幾年後,下姜村90%以上的土地實現了流轉,植被覆蓋率恢復到了97%,耕地統一規劃成爲葡萄園、蠶桑園、梔子花海,種出了四季花、三季果。

正是因爲搭上了“新農村建設”這列快車,及時開展環境治理,下姜村很快就成了以鄉村旅遊著稱的明星村。

許多遊客來到這裏第一感覺,就像走進了《爸爸去哪兒》的鏡頭,感覺十分美好。

在摸索當中,下姜村將當地的農家樂全部提升爲高端民宿,村裏的有限公司掛了牌,每位村民都是股東。

雖然村子民宿衆多,但來到這裏的遊客無需費心挑選,將統一由村民自發組建的景區管理有限公司來“分配”民宿。

下姜村的27家民宿,被分爲普通民宿、中檔民宿、高檔民宿,同一級別同一價格。

民宿老闆都不用自己搶客源,旅行團到了之後由公司統一分配遊客,不偏不倚,保證誰家都有人住。

這樣,幾乎就杜絕了惡性競爭,讓下姜村的民宿產業能夠蓬勃的發展下去。

遊客走的時候也不在民宿結賬,統一到公司去結,每個月月底公司再把各家的錢打到他們的賬戶上。

這套管理模式是從2016年開始的。

實施第一年,“追夢山莊”民宿老闆,76歲的老太太餘彩元一年就攢下了80多萬,是以前燒窯、養蠶時不敢想象的收入。

當客源成爲無需擔心的問題時,村民們就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做好服務上,遊客的體驗也會變得更加舒服。

同時,這種“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營銷、統一分客、統一結算”的運作模式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回村工作。

下姜村的名片“棲舍民宿”,老闆就是一對在杭州工作過5年的本村姐妹。2015年11月她們雙雙辭職回村開起了民宿。

年輕人在裝修佈置上比老人們有想法,老房子被她們打造成田園小院,現在已經成了文藝青年遊客的集散地。

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鄉村振興產業。它不會象當年鄉鎮企業和市場,會被城市虹吸效應吸引到城鎮裏去。

它的根和源深深的紮根於綠水青山,紮根於鄉村之間,爲農村農民貢獻出財富。

只有建立扶貧基地,提供就業機會,將人留住,投身到共同建設中去,纔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今,在外工作多年的女孩,願意回到村裏守着自家的房子,親手設計、裝修,把它打造成全村最好的精品民宿。

天不亮就起來清掃村路的環衛阿姨。即便做着並不輕鬆的工作,但她仍心情愉悅,並把這份好心情帶給每一個見到她的人。

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的村民,看到生面孔時會很驕傲的扭頭搭話,“我們村好吧!”。

脫離了人的鄉村畢將是空洞乏味的。

在下姜村,天地人和,與自然共生。村民們在意識、感知、並參與對所在村落的文化保護中,找到了文化歸屬感與價值感。

所以,中國最美鄉村是哪裏?這道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

因爲最美鄉村並不需要外人的認可,它無關風景、村貌,只與村民的幸福感有關。

當一個村莊成爲村民心中最驕傲的存在時,它就是最美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