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韓國的調侃,在韓國的歷史中,韓國曾統治過整個世界

韓國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全國總面積僅10萬平方公里,與浙江省一樣的大。雖然韓國人口不算少,大約有5000萬,但也算不上特別多。總之從面積和人口角度來看,韓國算不上一個大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國。


(韓國地圖)

但我們常說的“大國”、“小國”並不是單純地指面積,主要還是看國力的強大與否。比如英國、德國的面積都不大,這兩個國家的面積都不如日本大,但是沒人敢稱呼這兩個國家是小國。而參照韓國的國力而言,也確實不應該叫人家“小國”了。

在國際政治中,韓國通常被認爲是一個“中等國家”或是“區域強國”,其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在歷史上,韓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國,一直附庸於東亞強權。從唐代開始,韓國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到了明朝,李氏朝鮮更是堅定地奉行“侍大主義”,對大明稱之爲“父母之國”,當時的朝鮮人稱呼明朝爲“天朝”,稱呼明軍爲“天兵”,稱呼明朝使者爲“天使”,朝鮮人在大明的旅行筆記都叫《朝天錄》,由此可見當時朝鮮對中國的崇拜。

(明代時朝鮮版圖)

入清之後,朝鮮人從骨子裏視清廷爲蠻族,暗自稱清朝皇帝爲“胡皇”,頗有幾分輕視之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到清朝中後期,清朝強大的國力讓朝鮮人再度仰視中國。不過這種仰視並沒有持續多久,到了近代之後,隨着民族意識的崛起,朝鮮人開始試圖擺脫中國的影響,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朝鮮內部就分成了“親清派”和“親日派”,後者主張效仿日本變法,建立現代國家。但是親日派的行動很快引起了清廷的重視,1882年清兵進入朝鮮,爲親善清朝的閔妃撐腰。但就在同時日本也出兵朝鮮,爲日後的甲午戰爭埋下了隱患。

甲午戰爭後,在日本的要求下,朝鮮宣佈徹底獨立,朝鮮王給自己連升兩級,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爲“大韓帝國”。

既然是帝國,那必須得有輝煌的歷史,至此朝鮮史學界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朝鮮人瘋狂地杜撰自己的歷史,將朝鮮半島歷史旱地拔蔥般的提升至5000年,毫無底線的吹捧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檀君。

其實檀君就是一個神話中的人物,但朝鮮人不管這個,楞說檀君是朝鮮半島的始祖。雖然在1910年日韓合併後,朝鮮人的“愛過熱清”被暫時壓制了下來,但是在獨立之後,韓國人更加變本加厲的編造歷史。


在今天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中,韓國的版圖曾覆蓋了大半個亞洲,而如今韓國只剩下一隅之地。如此看來,韓國難道不是世界上丟失領土最多的國家嗎?

(韓國人眼中的古朝鮮)

當然,爲了紀念自己遼闊的疆土,韓國雖然已經不再是帝國,但國號依舊使用“大韓民國”,成爲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國號前加“大”字的國家。

(注:英國的正式國號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在英文中,這個“大”自並不是Big,而是Great,直譯過來是偉大的意思,與韓國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