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兩句寫人,主要突出採桑、插秧的農人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勞動的辛勤和繁忙。以採桑爲主題的詩詞各朝皆有,我們總能在文字中發現那些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身影。

原標題:採桑曲:桑椹紫來蠶務急,帶曉採桑桑葉溼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採桑,在中國上古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據考古發現的絲麻織品實物標本來看,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國古人已能紡制絲織品,當時已有蠶桑之事。採桑繅絲是古代重要的農業活動,桑樹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原料,也滋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栽桑養蠶、男耕女織,是我國農耕社會田園生活的寫照。夏初時節,採桑養蠶便是婦女主要的生產活動,採桑女多以素雅、勤勞、善良的形象示人。翻開中國五千年曆史長卷,詩詞歌賦中描寫採桑女的不勝枚舉。堅貞機智,如樂府詩《陌上桑》:“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孤獨寂寞,如唐代張仲素《春閨思》:“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辛勤貧寒,如唐代來鵠《蠶婦》:“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天真活潑,如北宋晏殊《破陣子》:“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裏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以採桑爲主題的詩詞各朝皆有,我們總能在文字中發現那些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身影。尤其到了宋代,是包括採桑詩在內的農事詩發展的頂峯,不少詩人都寫過“採桑曲”,如潘璵的“東採桑,西採桑,春風陌上羅裙香”,鄭起的“晴採桑,雨採桑,田頭陌上家家忙。去年養蠶十分熟,蠶姑只着麻衣裳”,趙孟堅的“桑椹紫來蠶務急,帶曉採桑桑葉溼。屋頭綠暗勃姑啼,柱礙朝朝汗流出。”或許在古人眼中,採桑是最美的勞動場景之一。

其實,採桑詩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其中便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的句子,勾畫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園風光,抒寫了採桑女勞動時輕鬆愉快的心情。可見,華夏先民是勤勞而樂觀的。“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又有詩說“提籠行採桑,纖手折其枝”,這哪裏是勞作,分明就是綠野間一場極歡快的“踏青會”。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雙手來創造。正如南宋詩人翁卷在《鄉村四月》中所描述,“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麼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此詩用白描的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綠原、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來,讀後頓感眼前一片綠意盎然。後兩句寫人,主要突出採桑、插秧的農人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勞動的辛勤和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豔麗的田間勞作圖。

眼下,又到了採桑時節。細細品讀古人那些經典詩句,用心體會,詩詞的魅力與勞作的美好,便在此完美融合。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