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當時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陳凱歌導演的大名,畢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太深入人心了,所以,也期待着他的其他作品,而這部《妖貓傳》的出現,那在當時也自然是引起了熱潮,不過,很多人都是衝着陳凱歌的名字去的,但沒有多少人知道,《妖貓傳》這部電影,其實是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獏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可能夢枕獏的這部小說,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夢枕獏還有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那就是《陰陽師》,估計這樣一說,大家就對夢枕獏熟悉一些了吧,這部由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原來的框架是以中國的唐朝爲藍本,但是由日本人所寫,而再由中國人拍攝,這一來,這部影片就頗具中國和日本兩種文學和思想風格的衝撞,所以,整部電影看上去,既有中國風,也有日本風,但總體還都是大唐風,畢竟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還是很重,尤其是受唐朝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在這裏還要說一下,就是這部電影是根據日本小說來改編拍攝的,所以影片中的一些劇情,用我們的思想可能看不懂,雖然說,無論是唐玄宗的嫉妒也好,還是唐玄宗認爲李白不給自己面子也好,既然唐玄宗從一開始就邀請了李白,爲什麼會在李白作詩之後把他趕走,如果說僅僅是因爲嫉妒,那趕走李白,唐玄宗的臉上是更沒有光彩的,而唐玄宗又是最爲推崇李白的詩詞,即便是知道他這首詩不是爲楊貴妃而做,也不至於說是翻臉將其趕走,所以說,電影也好,虛幻小說也好,這些都只能當做是一個假想的故事來看,而不能當做史實來進行分析。

說起《妖貓傳》這部電影,估計不少人都不陌生,或許看過這部影片,也或許沒有看過,但是也多少有些耳聞,亦或許是看過,但是沒有完全看懂,而對於看懂這部電影的人來說,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觀後感,所以說,這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記得在當時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因爲陳凱歌的導演而去看了這個電影,整部電影如果看完,其實說裏面的內容,倒是真的讓人沒有太多的印象,反倒是對大唐時期的長安城,頗有幾分嚮往之情,當然,劇情也有一些可以去細說的地方,但是整部影片,更多的是視覺衝擊,換句話說,就如同一首歌曲,旋律色彩大於臺詞呈現,這部《妖貓傳》亦是如此。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當時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陳凱歌導演的大名,畢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太深入人心了,所以,也期待着他的其他作品,而這部《妖貓傳》的出現,那在當時也自然是引起了熱潮,不過,很多人都是衝着陳凱歌的名字去的,但沒有多少人知道,《妖貓傳》這部電影,其實是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獏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可能夢枕獏的這部小說,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夢枕獏還有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那就是《陰陽師》,估計這樣一說,大家就對夢枕獏熟悉一些了吧,這部由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原來的框架是以中國的唐朝爲藍本,但是由日本人所寫,而再由中國人拍攝,這一來,這部影片就頗具中國和日本兩種文學和思想風格的衝撞,所以,整部電影看上去,既有中國風,也有日本風,但總體還都是大唐風,畢竟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還是很重,尤其是受唐朝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而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日本作家筆下的唐朝風貌,也看到了一個日本作家眼中的唐玄宗,白居易,李白,陳玄禮以及楊玉環。

這部影片叫做《妖貓傳》,那自然也是要有貓來打開這部影片的劇情,這是一隻可以口吐人語的妖貓,它的出現,攪動了整個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兩人聯手探查,卻讓一段被人被掩埋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接下來,我們先把這些劇情和人物放一放,主要來說一下兩個人,一個是唐玄宗,一個是李白,不知道大家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還記不記得,李白參加了唐玄宗所設的一場國宴上,在吟詩一首後,被唐玄宗給趕走了,明明李白是唐玄宗邀請而來,又現場寫詩助興,爲什麼反而會被唐玄宗給趕走呢?


在影片中,李白的造型還是很貼合觀衆們心目中的李白形象的,他一出場,估計很多人就能夠猜到他是李白,在後人眼中,李白有着“詩仙”的稱號,爲什麼會叫“詩仙”,其實,很有一部原因是因爲李白喜歡醉酒寫詩,所以,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爲,李白的詩詞大多數都是以浪漫主義爲主,所以,就有了“仙”的感覺。

而在電影《妖貓傳》中,李白倚在一個金龜上,看上去就有些飄飄欲仙的感覺,有時候也有一些稍顯癲狂的作態。

如果說,這就是李白在皇帝面前的樣子,估計,不僅是唐玄宗,就是其他人也會對李白有些厭惡,畢竟這是一個人禮貌問題,當然了,這都是電影和小說情節,在歷史上,當時的情況如何,我們要稍後再說,所以,如果單是從這一點來看,皇帝肯定不會喜歡這樣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還有些癲狂的人,即便他再有才,那也會遭到嫌棄。


不過,李白能夠被玄宗邀請到這場大型的國宴party中,玄宗也是有他的用意的,而李白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進來之前,高力士就讓李白來作詩一首,並且這首詩是要寫楊貴妃的,但是李白沒有見過楊貴妃,所以,高力士就說按照最美的女人去寫,而之後李白的作詩,其實與楊貴妃沒有任何的關係,只不過是他寫出了自己心裏的那個女人。


所以,這問題就來了,李白沒有見過楊貴妃,卻強行要寫一首溢美之詞送給楊貴妃,這一點不是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嘲諷嗎?換句話說,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虛情假意嗎?影片中,李白作詩時,以及看到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時候,他都是一副醉態,但事實上,李白根本沒有醉,反而是最清醒的那一個,因爲李白知道,高力士只不過是在利用他,而李白卻不想被利用,裝作一副醉態,說這首詩並不是寫給楊貴妃的,而高力士卻說這首詩是李白自己要寫給楊貴妃的,要知道,如果說一個詩人,對一個皇妃有愛慕之情,那後果是什麼也可想而知,所以,整偏詩下來,沒有李白對某一個特定人的愛慕之情,反而是有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李白當時的狀態就是,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如果從表面來看,其實影片中玄宗趕走李白,是因爲他寫的這首詩不是歌頌楊貴妃,而即便是歌頌了楊貴妃,那李白也有危險,所以,在我的國宴上,你寫詩不是給我的貴妃,那你肯定要被趕走,看上去這樣就是表面問題,還是說得通的。

但事實上,還有一層原因也可以去想,那就是唐玄宗認爲李白的詩蓋過了自己的詩,李白這首詩還不是寫給楊貴妃的,卻能夠比自己專門寫給楊貴妃的詩還要好,這在自己的老婆面前下不來臺,也在這些客人面前下不來臺啊,乾脆將李白趕走,眼不見心不煩是最好的辦法,所以,趕走李白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過在這裏還要說一下,就是這部電影是根據日本小說來改編拍攝的,所以影片中的一些劇情,用我們的思想可能看不懂,雖然說,無論是唐玄宗的嫉妒也好,還是唐玄宗認爲李白不給自己面子也好,既然唐玄宗從一開始就邀請了李白,爲什麼會在李白作詩之後把他趕走,如果說僅僅是因爲嫉妒,那趕走李白,唐玄宗的臉上是更沒有光彩的,而唐玄宗又是最爲推崇李白的詩詞,即便是知道他這首詩不是爲楊貴妃而做,也不至於說是翻臉將其趕走,所以說,電影也好,虛幻小說也好,這些都只能當做是一個假想的故事來看,而不能當做史實來進行分析。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首李白所寫的《清平調》共有三首,而最爲有名的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只是一首中的其中一句,當時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一日,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就在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時,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之後就急召李白進宮寫新樂章,在李白入宮之後,隨機就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而在這三首詩寫完之後,是深受唐玄宗讚賞的,沒有什麼趕走李白的事情出現。


所以小說畢竟是小說,電影也畢竟是電影,而歷史也畢竟是歷史,但是,我們要說的還是電影《妖貓傳》,所以,最後把這個問題也留給大家,你們認爲在《妖貓傳》中,唐玄宗爲何要將李白趕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