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放虎归山必然后患无穷,这是历史上血的教训。历史上最有名的放虎归山有七次,其中刘备刘玄德独占三次之多,难怪他能从织席贩履走向西蜀皇帝的宝座。
一、晋襄公放虎归山留后患,孟明视知耻后勇报前仇。
春秋五霸中,秦国与晋国先后称霸。秦穆公有恩于晋文公,两家结下姻亲关系,史称秦晋之好。
晋文公去世后双方翻脸,为了争夺霸权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趁晋国国丧之时攻打晋国。新继位的晋襄公派元帅先轸在殽伏击,打得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三人全部被俘。
本来晋襄公要将三人杀死,他的母亲(秦穆公的女儿)为了大局向儿子求情。不想与秦国彻底翻脸的晋襄公就把三个俘虏放回了秦国,先轸很生气,他不同意国君放虎归山,急忙派兵去追,不料孟明视早就过了黄河。
秦穆公不愧一代明主,不但没有怪罪三人,反而继续任命孟明视为大将。秦国君臣上下一心,终于三年后再次派孟明视为将出征晋国,终于一雪前耻,击败晋国取得了霸主地位。
二、夫差自满放虎归山,勾践报仇卧薪尝胆。
吴越两国百年征战,留下许多经典故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允常、越王勾践先后粉墨登场,孙武、伍子胥、文种、范蠡各领风骚。
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其实夫差又何尝不是呢?说到复仇,夫差是勾践的前辈。
夫差的父亲阖闾半生戎马,得到孙武、伍子胥相助后击败强大楚国,对于邻居越国当然不会放在眼里,轻松击败了越王允常。允常死后勾践为父报仇击败阖闾,阖闾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为己报仇。夫差和勾践这两位王二代登上历史舞台。
或许是夫差年轻气盛,又或许是勾践具备一级演员的潜质。总之,夫差放虎归山成全了勾践一世英明,“十年生育、十年教育”,斗转星移二十年,勾践灭吴,夫差自刎。一段两国、两代人、四位国君的恩恩怨怨到此终于画上句号。
三、鸿门宴到鸿沟,项羽空留遗恨。
项羽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智慧成反比,在对待刘邦的处置上,可谓一错再错。
鸿门宴上轻易放走刘邦,一错。将巴蜀膏腴之地分封给刘邦,二错。在获胜的情况下与刘邦和谈,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后撤兵,三错。最可惜的是鸿门宴上放虎归山,让刘邦逃脱。此时的项羽如日中天,四十万人马雄视天下。刘邦兵少将微,没有跟项羽掰手腕的本钱,无奈项羽自身优柔寡断错过了千古良机。
四、刘玄德颠沛流离,许都种菜。曹丞相青梅煮酒,放虎归山。
刘备运气不好,在以四世三公的荣耀时代仅是出身底层。可是刘备运气又太好,生逢乱世早早得到关羽、张飞、赵云的帮助。最能体现刘备好运气的,是他曾在吕布、曹操、孙权手下三次虎口脱险。
第一次,吕布趁刘备远征袁术之时偷袭徐州,无家可归的刘备只能屈居小沛。彼时吕布灭掉刘备不是难事,结果放虎归山。日后刘备借刀杀人,白门楼上一句话就要了吕布的命。
第二次,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个人在许昌同殿称臣。曹操部下谋士们分为两派,两派都承认刘备是当世英雄。一派主张杀,一派主张软禁。
惶惶不可终日的刘备利用郭嘉不在曹操身边的天赐良机成功逃遁,还拐走了曹丞相5万人马。曹操后悔不迭,日后再见时已是十几年后的汉中战场,刘备已是坐拥荆襄和两川之地的汉中王了。
第三次,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孤身犯险进入东吴,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孙权和周瑜机关算尽,最后放虎归山。日后刘备伐吴时,不知孙权心里是不是五味杂陈呢。
五、安禄山长安冒险、唐帝国由盛转衰。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长达数百年的藩镇割据时代由此开始。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十五万。反迹已露,朝廷上下早有议论,唐玄宗也半信半疑。
唐天宝13年安禄山最后一次进京朝拜玄宗,其实是谋反前对唐帝国内部进行最后的侦查。朝中文武频频上奏章要求玄宗扣留安禄山,绝不能放虎归山。无奈年高昏聩的唐玄宗错过了最后机会,放走了安禄山,唐帝国灭亡的大门由此打开。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