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異質結電池非硅成本水平大致位於 0.6-0.7 元/W 區間,在低溫銀漿、設備折舊、靶材耗用等方面均有較大的降本潛力。設備國產化加速推進:目前制約異質結電池產業化規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核心工藝設備板式 PECVD 無法兼備大產能、高良率、低價格三要素。

近期 HJT 電池國內外產業化進展佳音不斷。REC 生產的 Alpha 系列組件可實現組件效率 21.7%,同時計劃在法國投建 2GW 異質結組件製造產能。俄羅斯廠商 Hevel 在 M2+尺寸電池實現 23.8% 的量產轉換效率,同時開始測試基於 M6 尺寸的 HJT 電池,預期單片功率有望至少達到 6.71W。Ecosolifer 實現 24.1%量產效率,Enel 預計 2021 年將量產效率提升至 24%。東方日升成功中標吉林白城光伏領跑者 25MW 異質結組件訂單,在建 HJT 產能預計近期有望產出首批產品。通威股份 HJT 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經突破 24.6%。

設備國產化加速推進:目前制約異質結電池產業化規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核心工藝設備板式 PECVD 無法兼備大產能、高良率、低價格三要素。針對這一問題,國內設備廠商近年來已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發,且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根據上市公司與產業信息,目前鈞石能源自研產線可以支撐量產電池片平均效率達到 24.2%;理想萬里暉 PECVD 設備實現實驗室轉換效率 25.1%;邁爲股份自主研發生產 PECVD 與絲網印刷設備,且已具備提供 HJT 整線解決方案的能力;捷佳偉創已基本完成清洗制絨、RPD 鍍膜、絲網印刷等設備的研發並進入工藝驗證階段。

HJT 電池降本路徑明確:根據前期報告的測算,當前 HJT 組件所具備的合理溢價空間可允許 HJT 電池非硅成本比 PERC 電池高出 0.18-0.27 元/W,HJT 電池非硅成本的臨界範圍約在 0.4-0.5 元/W。目前異質結電池非硅成本水平大致位於 0.6-0.7 元/W 區間,在低溫銀漿、設備折舊、靶材耗用等方面均有較大的降本潛力。預計 9BB 多主柵工藝對銀耗的降低可節省非硅成本 0.05-0.06 元/W。SmartWire 技術和低溫銀漿的國產化則有望進一步降低銀漿成本。設備方面,全部國產化預計可降低折舊成本約 0.05 元/W。靶材方面單耗和價格的下降預計可降低成本約 0.01-0.02 元 /W。此外 HJT 電池本身的提效可提升電池的成本空間,而硅成本則有望受益於後續 N 型硅片的持續減薄。

預計在 HJT 電池成本進入臨界範圍的過程中,產業化腳步即有望逐步加快,成本進入臨界範圍後,HJT 電池對現有技術路線的替代則有望迅速推進。在產業化提速的過程中,行業產能或複製近年單晶 PERC 的擴張進程,新增設備需求亦有望快速攀升至百億級別。

中銀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