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世民登基之後,侯君集因功獲食邑1000戶,程咬金獲食邑700戶,僅僅從這個封賞來看,侯君集的功績在程咬金之上,這主要體現在玄武門之變中,也因此,貞觀時期兩人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 程咬金主要在地方上做刺史,大部分時候還督幾個州諸軍事。後來侯君集還曾當着張亮的面說要反的話,張亮嚇得趕緊告訴了李世民,但當時他尚還是滿腹牢騷,並沒有真的做什麼,後來卻開始和太子李承乾攪和在一起。

大家好,我們的用心瞭解歷史中沉澱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而程知節竟完全聽王文度的擺佈,拒絕了蘇定方提出的囚禁王文度的建議,以至於延誤了軍機,更是讓兵馬在冰天雪地裏損失很大,很多馬都瘦死了。後來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
程咬金和侯君集都是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干將,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在玄武門之變中緊緊與李世民站在一起;在貞觀時期也發揮了武將的巨大作用。兩人都是唐初的功臣。
李世民登基之後,侯君集因功獲食邑1000戶,程咬金獲食邑700戶,僅僅從這個封賞來看,侯君集的功績在程咬金之上,這主要體現在玄武門之變中,也因此,貞觀時期兩人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 程咬金主要在地方上做刺史,大部分時候還督幾個州諸軍事。
而侯君集多數時候在京工作,出將入相,參預政事,也算是貞觀時期的宰相,但就是這個宰相卻在後來攻滅高昌國的時候犯了錯。640年,高昌國挑戰大唐的權威,於是李世民任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大軍攻打高昌國。
《舊唐書》記載:“曾未奏請,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將士知之,亦競來盜竊,君集恐發其事,不敢制。”
翻譯過來就是,侯君集犯了三個錯誤:其一就是在沒有奏明皇帝的情況下,擅自將沒有罪的人發配了;其二就是扣了不少高昌國的寶貝;其三則是在其二的基礎上,侯君集只能看着自己的部下也搶掠財物。
後來侯君集還曾當着張亮的面說要反的話,張亮嚇得趕緊告訴了李世民,但當時他尚還是滿腹牢騷,並沒有真的做什麼,後來卻開始和太子李承乾攪和在一起。李承乾因爲覺得弟弟李泰威脅到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想要除掉李泰,甚至還想要逼宮,只是這些統統沒有成功,就被李世民給發現了。
侯君集曾對李承乾表示自己會助他一臂之力,兩人之間多有聯繫,而事後,他的女婿就將他出賣了。侯君集最終被處斬,並籍沒其家,在他臨終之際,還惦念着自己曾攻滅兩國的功績,讓李世民放過他的一個兒子,李世民倒是如了侯君集的意,將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發配到了嶺南,其餘的都死了。
同樣是在戰場上犯了錯,被處罰,程咬金的選擇卻和侯君集截然不同。656年,程咬金(程咬金是曾用名,其實真正名字應該是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連同副手王文度以及前軍總管蘇定方領兵攻打阿史那賀魯。
在這一仗中,蘇定方立下大功,王文度害怕蘇蘇定方獨得軍功,遂提出和蘇定方意見相左的建議,阻礙大軍前行,並矯詔節制程知節。
這同樣是王文度提出的建議,目的就是能夠掠奪更多的戰利品,而程知節並不阻止,反而極爲贊同,等大軍回師之後,王文度被處死,而程知節也被免官。程知節平靜地接受了這個處罰,當然,沒過多久,李治又起用程知節爲岐州刺史。
只是聰明的程知節沒有赴任,而是選擇乞骸骨。當時的程知節已經年近七十,自知年紀大了該退了,所以想告老還鄉,而李治也同意了程知節的請求。665年,程知節去世,時年77歲。與侯君集相比,程知節能夠善終並不是運氣,而是他自己的智慧。
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也知道錯了就要承擔,所以在被李治免官之後,他並沒有覺得自己過去的功績有什麼了不得,也不覺得自己被處罰有什麼委屈,自然就能坦然接受這一切。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