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起初韓信是項羽的。項羽給了他一個官職,讓他當一個軍事參謀,雖是一位軍事參謀,但是韓信提出的意見項羽又不採納。隨後韓信又投靠到劉邦軍營下。期初差一點丟掉性命,但是已經蕭何的推薦,劉邦讓韓信做了一位管理後勤事務的這樣一位官員,而這些經歷都是韓信在帶兵打仗前的經歷。
而從他這些先前的經歷來看,韓信對於帶兵打仗,軍事謀略方面根本沒有經驗可談。但是當他開始帶兵打仗是,就出手不凡,破釜沉舟拿下趙國。緊接着有拿下齊國在內的七十餘座城,浩浩蕩蕩,韓信爲何在領兵經驗的情況下,能夠打下如此多的勝仗呢?
這其中的理由應該可以總結爲幾點:
一是韓信自小出身貧寒,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在街頭四處混,有可能在其他地方能夠讀到一些兵書。這些雖然在李志忠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韓信與張良一起在整理兵書時,看得出韓信對兵書是有一定了解的。
二是韓信似乎天生就是一位能夠領兵打仗的好漢,不得不承認天才這件事情。如果是對這方面沒有一定的天賦,而僅僅靠着後天的努力能得巨大的成就,這似乎是比較困難的。而擁有天賦的人與普通的人的區別就是,他擁有敏銳的直覺,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應該可以做,通過這種方式,事情成功的幾率往往是很高的。但是相對於普通人來說,缺乏的是對事物的敏銳判斷能力。之所以韓信能打勝仗,這與他對戰場分析的敏銳洞察力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雖然韓信起初沒有任何領兵打仗的經驗,但是在項羽營下時,他是有很多機會能夠在一旁觀戰。雖然項羽並不採納他的意見,但他畢竟是一個參謀,會對戰況仔細的做出分析。而投奔到劉邦那裏以後,爲了能夠展現自己的才能,詳細韓信在私底下 也沒少花功夫刻苦鑽研。
以上說的三點都是韓信自身所能夠具備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那就是離不開劉邦的幫助。
韓信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攻下齊國在內的七十餘座城,他爲什麼這麼能打呢?關鍵是韓信有威望,能夠指揮士兵打仗。而韓信爲什麼能夠有如此威望,士兵都會聽他的指揮呢,這其中的關鍵人物還是離不開劉邦。
衆所周知,在古代一位將帥帶兵打仗,他必須有強大的威望,底下的士兵能夠跟隨他,而這種威望是在一次次戰爭中積累出來的,只要厲害,士兵們自然信服與你。
而作爲一名將軍,不是每個人一進入軍隊就會樹立威望,而是在以一次勝仗中積累出來。那如果一開始就要樹立起威望,那就要用特殊的手段來建立威望。就比如漢文帝去視察軍隊的時候,周亞夫爲了強調紀律,對漢文帝不理不睬,因此在軍隊中樹立了威望。
在戰場上,一位領兵打仗的將軍如果沒有樹立起威望,讓士兵信服於他,那是沒有辦法打勝仗的。像如馬謖在軍隊中沒有樹立起威望,士兵不聽他的指揮,所有的戰術都沒辦法實施,因此就戰敗了。
雖然韓信自己在軍隊中沒有樹立起威望,但是劉邦給他在軍隊中樹立起了權威。
蕭何讓劉邦築一個大臺子,在臺上封太將,並把自己的佩劍取下來,交給韓信。而種種舉動爲韓信樹立了知道無上的威望,無論是周勃,還是曹參等等他們都得非常聽韓信的。而劉邦也對韓信十分信任,將軍隊交給他,讓他肚子帶兵打仗。
因爲有了這樣的幫助,再加上在戰場上具有的敏銳的洞察力,自然而然韓信非常能打仗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