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75年仲夏,王弗正好亡故10年,苏轼睹物思人,情到深处,又一次提笔写了一篇悼文,就是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情意绵绵的婉约词,全词为:。这首词题目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题中有“记梦”一词,按照常规思维,开头叙述梦境是大多数人的写法,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走寻常路,在开头直接抒情,只因为他在此时情到深处难以自拔,真挚的情感推动着他一吐为快,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文·段宏刚

苏轼是宋朝第一大文豪,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艺术全才,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后人把宋词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以柳永为代表,在北宋初期十分流行,大部分文人喜欢创作婉约词,其风格婉转清丽,含情脉脉,具有一种阴柔之美,宛如江南烟雨中的小姑娘。豪放词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发展壮大起来,以辛弃疾为集大成者,其风格气象恢弘,大气磅礴,阳刚美的特征很明显,如同征战沙场的勇士。

苏轼生活的时代,正好处于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时期,因此,他的诗词创作对两种风格都有涉猎,都留下了代表作。他的豪放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婉约词代表作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以及本文要讲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要解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需要了解一下苏轼中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天资聪颖,性格活泼,长到青少年时期,已经成为十里八乡玉树临风的美男子,深得姑娘们的爱慕,前来向他提亲的女方家很多。某次偶然机会,苏轼认识了眉州青神县年轻貌美的才女王弗,一下子被其吸引,于是,在1056年仲春,19岁的苏轼把17岁的王弗迎娶进苏家。

结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几乎是形影不离。白天,王弗忙里忙外做家务,夜晚则守在苏轼身边陪读,给苏轼把“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书斋生活打理得非常惬意。

后来的日子,苏轼走马上任了很多地方,王弗每次都会陪伴在苏轼身边,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面对这样的好妻子,苏轼怎能不感动?在苏轼心里,早已把王弗当成了灵魂知己,两人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

1061年,苏轼考中进士,被分配到京城开封做官。在1065年仲夏,跟苏轼结婚整整10年的王弗突然病逝于开封,享年26岁,面对这个打击,苏轼悲痛欲绝,提笔挥泪写了一篇几百字的《亡妻王氏墓志铭》,文章以小见大,从妻子王弗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起,情真意切,把妻子身上贤惠睿智、知书达礼的品性活脱脱展现出来,在文末,苏轼对自己没有照顾好妻子,让她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深深自责。

可以看出,苏轼对妻子用情极深,虽然在后来他又续弦,但在内心深处,对王弗一直念念不忘,经常会梦见她。

1075年仲夏,王弗正好亡故10年,苏轼睹物思人,情到深处,又一次提笔写了一篇悼文,就是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情意绵绵的婉约词,全词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诞生后,颇受好评,北宋之后的文人,对其评价更高,把它称作“第一悼亡词”。之所以享有这样高的美誉度,我觉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这首词不但情感饱满真挚,并且,艺术表现手法很独特,开门见山,把抒情的句子直接放在了开头,直抒胸臆,增加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和艺术张力。

这首词题目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题中有“记梦”一词,按照常规思维,开头叙述梦境是大多数人的写法,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走寻常路,在开头直接抒情,只因为他在此时情到深处难以自拔,真挚的情感推动着他一吐为快,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样写,可以把读者的情绪直接调动起来,让读者感受到苏轼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关于描述“记梦”的句子全在第二段,整体情感比较平缓,跟开头的激荡形成鲜明对比,有效突出了句子的节奏,也突出了整首词的意境和画面感。

第二,这首词是宋词里边第一首写悼亡的词,由苏轼首创,对宋词题材的开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悼亡题材在诗歌、文赋里边出现的较早,中唐的元稹和晚唐的李商隐,都擅长写悼亡诗。

元稹在《离思·其四》里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李商隐在《暮秋独游曲江》写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两首诗从品质、格调和意境上来讲,都是悼亡诗的经典之作,后世诗人很难超越。

词作为新式的文学体裁,是在唐朝末年发展起来,在最初的写作题材上,大多喜欢表现儿女情长、花前月下的内容,或者表现闺怨和离愁,题材显得比较单一。

苏轼通过勤奋学习,终成北宋文坛领军人物,一个文学使命正好摆在他面前,当他看到宋词的题材过于单一,就首次把悼亡题材吸收进来,他这个创新,不但发展壮大了宋词,而且给宋词贡献了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更增加了他在北宋文坛的盛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