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肥胖成因及危害

肥胖症是指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按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者。醫學上對體重超過按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的兒童稱爲小兒肥胖症。超過20-29%爲輕度肥胖超過30-49爲中度肥胖超過50%爲重度肥胖。小兒肥胖症一般認爲與下列因素有關:

(1)營養過度

營養過多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多餘的熱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儲存於體內致肥胖。嬰兒餵養不當如每次嬰兒哭時就立即餵奶久之養成習慣以後每遇挫折就想找東西喫易致嬰兒肥胖或太早喂嬰兒高熱量的固體食物使體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後期過度營養成爲生後肥胖的誘因。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發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緒創傷或心理障礙如父母離異、喪父或母、虐待、溺愛等可誘發膽小、恐懼、孤獨等而造成不合羣少活動或以進食爲自娛導致肥胖症。

(3)缺乏活動

兒童一旦肥胖形成由於行動不便更不願意活動以致體重日增形成惡性循環。某些疾病如癱瘓、原發性肌病或嚴重智能落後等導致活動過少消耗熱量減少發生肥胖症。

(4)遺傳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雙親胖子代70%~80%出現肥胖;雙親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現肥胖;雙親均無肥胖子代僅1%出現肥胖。單卵孿生者同病率亦極高。

(5)中樞調節因素

正常人體存在中樞能量平衡調節功能控制體重相對穩定。部分兒童患者調節功能失平衡而致機體攝入過多超過需求引起肥胖。

※危害

傳統觀念、尤其是老年人認爲小孩胖些沒什麼甚至於認爲胖就是健康把胖看成是”福”的象徵。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兒童時期的肥胖不僅僅會影響體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會給健康帶來許多潛在危害。

兒童一旦肥胖由於體內脂肪比例增高酸性代謝產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積量增大兒童會經常感覺疲睏乏力貪睡不願活動;又因爲肥胖導致水、糖、脂肪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而出現異常飢餓感表現爲嘴饞而特別貪喫。這樣就容易促成兒童惰性的養成變得既貪喫又貪睡形成越來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惡性循環。越是肥胖越是貪食越是懶惰越不願運動失去兒童那種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兒童肥胖長大後90%會變成大胖子。

研究發現已有40%的肥胖兒併發了脂代謝異常這些又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膽石症的誘因。還有將近一半的肥胖兒已出現了脂肪肝。

肥胖會引起兒童性發育異常部分兒童會因肥胖導致性發育障礙男孩出現隱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徵發育障礙;女孩則出現性早熟或月經異常導致其成年後的性功能障礙和生殖無能。

肥胖還可以影響兒童的頭型發育出現愚蠢型傾向。還容易長成X形或O形腿扁平足。生活自立能力下降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羈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過度肥胖導致呼吸系統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大腦皮層缺氧兒童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從心理學角度對肥胖兒和正常兒進行對照研究發現肥胖兒的自我意識受損自我評價低不合羣比正常體重兒有更多的焦慮幸福和滿足感差。這種自我意識受損程度隨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由於體型變化體力下降以及肥胖後的各種令人難堪的症狀給兒童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變態導致兒童嚴重的心理發育障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