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停靠在候車亭旁。 (通訊員 陳秋美 攝)

“紅磚古厝”候車亭頂部的人字形飛檐充滿閩南風情,也能爲乘客遮陽擋雨。 (廈門日報記者 邵凌豐 攝)

從遠處望過去,紅色的人字形飛檐下,有情侶坐在條石凳上竊竊私語,有穿校服的孩子抱着書埋頭苦讀,還有媽媽抱着孩子伸長脖子張望……一抹陽光灑過來,恍惚是在一座閩南農家小厝的門前。

一輛公交車停靠過來,載走了這些人——這不是房子,而是一座閩南“紅磚古厝”風格的候車亭。在翔安南部新城片區內,共有20個公交站點總計38座候車亭完成了改造。

“好看,有本土特色”“遮風避雨擋冰雹”“等車能有個歇腳的地方”……翔安區着力建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來自居民的這些評價就是最大的肯定。

細節見真章

外現閩南古厝風情

內有便民利民真心

候車亭頂部的飛檐是人字形的,遠遠望去,起伏的飛檐像極了古厝連綿的屋頂;側邊的灰白色部分看起來與古厝牆面的磚石相似;連站牌燈箱的側面也做足了功課,紅色的花窗樣式壓紋,從細節處透出濃濃的閩南風情。

負責此次代建的是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琨白說,除了樣式是專門設計的,考慮到海風與潮溼天氣的影響,主材選用不鏽鋼,結合專門調製的磚紅色烤漆,進一步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及效果。

“有了這個,終於可以遮風避雨擋冰雹了。”附近居民林先生的這句話可不是戲言。去年年底,這些候車亭還只是一些很簡易的公交招呼點,除了一塊站牌之外,別無他物。

此次改造完成後,候車環境得到明顯提升,雨天避雨晴天遮陽,遇到突發的冰雹天氣也不至於手足無措,而每個候車亭設置的兩個條石凳也爲市民提供了歇腳的地方。洋塘居民王小姐說,她在島內上班,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車,“新候車亭投用,以後等車可以不用撐着太陽傘了”。

推動見決心

部門單位聯手推進

38座候車亭搶回工期

此次涉及改造的共有20個站點總計38座候車亭,主要分佈在新城中路、鼓巖路、洞庭路、南美路等四條道路上。

作爲業主單位,翔安區建設與交通局在經過綜合分析後,選擇確定了周邊配套相對成熟的道路,設置好配套設施後,交由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3日開始施工。

受疫情影響,工人、材料等問題接踵而至。“民生工程不能拖,要盡全力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區建設與交通局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動施工單位加快建設,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時間,確保工程順利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

區建設與交通局表示,新城片區的候車亭改造工程還將持續推進,目前正對道路進行評測,符合標準、配套較爲成熟的道路上的公交站點,將被納入下一批改造計劃中。

(廈門日報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餘慶東 李秋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