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大同路是廈門最繁華的商業街。(陳亞元 供圖)

現在的大同路上,仍有一些保存得較好的老建築。(本報記者 鄔秀君 攝)

一條僅一公里左右的街道,兩側騎樓下各類商店櫛比鱗次,參藥行、金店、綢布店以及大小百貨公司林立分佈,無不書寫着當年的繁華。近日,有熱心讀者向本報“申名”專欄提供線索:大同路作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建成的商業街,見證了老廈門最繁華的商業傳奇;作爲市井生活以及商業活動載體,它曾是廈門商業文化最耀眼的部分。

14日上午,記者跟隨廈門老房子研究專家曾謀耀、本地知名收藏家陳亞元以及文史研究者李世偉的腳步,重走大同路,聽他們講述了大同路的傳奇往事。

長1100米的街道上 有大小百貨店45家

“大同路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是廈門市第一波城市建設時建成的第二條馬路。”廈門老房子研究專家曾謀耀介紹道。

跨過思明北路,往大同路西側走去,李世偉說,大同路長1100米、寬9米,以思明北路爲界,分爲東西兩段。“知道大同路因何得名大同麼?它來源於孫中山先生‘天下爲公,世界大同’的思想。”曾謀耀笑着說。當天上午,走在大同路的騎樓下,涼風習習,曾謀耀介紹說,大同路兩側的房屋大部分都是海外華僑投資興建的。

“這間就是以前的南泰成百貨,當年,南泰成百貨和永康成百貨、捷克百貨構成了三足鼎立之勢。”曾謀耀說。李世偉補充道,像之前你們報道過的“同英布店”,當年也是大同路上的知名品牌,是廈門老字號。“當年的大同路上,各類商業形態都有,喫穿用度一應俱全。”陳亞元接話道。

在曾謀耀提供的一份《廈門商業行名錄》中,記者看到,當時除了大大小小的百貨店45家,大同路上還有參藥行20家,金店銀樓36家,以及綢布店19家。不僅如此,棉紗業、五金、顏料、電料等店鋪也非常之多,各類商業形態幾乎一應俱全。

曾謀耀說,大同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廈門最繁華的商業街。大同路爲何能如此繁華?他認爲主要得益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碼頭,一側毗鄰銀行、海關等重要機構,周邊的海後路、昇平路更以“金融街”著稱,而“大清一等郵局”、合福慶公司以及“貿易一條街”人和路也在其周邊。“廈門是通商口岸,海外華僑返鄉或者回南洋時,都會選擇在此採購禮品,也因此造就了大同路的繁華。”曾謀耀說。

兩幢四層洋樓保存較好 見證廈門老街區歷史

“你看,大同路兩側建築大多數都少了點味道。”曾謀耀說,經過風雨洗禮和時代變遷,能保持原狀的已經很少了。在經過大同路64-68號時,曾謀耀說,這兩幢挨着的四層大樓是目前廈門保護得比較好的洋樓了,可算是大同路上的地標建築。

曾謀耀介紹說,兩幢房子上面的亭子,一個是拜占庭式風格,一個是羅馬式。據他介紹,1930年前後,大同路64號是著名華僑李清泉的叔父李昭北開設的成記公司產業,大同路66-68號則爲瑞芳參行。如今,這些大樓早已變作他用。

事實上,像大同路64-68號這樣較爲原汁原味的老建築已不多見。幸運的是,當天,一行人還有了一個小小的發現。大同路一幢房子的外立面保持良好,外立面上的鷹形雕塑兩側分別刻着“AMOY”和“HOPANG”的字樣,這讓曾謀耀興奮起來。後來大家推測,這是一幢對稱的騎樓建築應該是緬甸華僑所購。而這又將是一幢有故事的騎樓建築。

“這就是老街區有魅力的部分,任何一幢房子可能都有着傳奇的歷史。”李世偉說,每個城市都需要自己的歷史,商鋪和老街區的興衰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濃縮,它們都藏在每一幢房子裏,藏在每一個細處。“老街區是一座城市文化遺產很重要的一部分。”李世偉認爲,重走老街區,尋找老建築的過去、捕捉它們的現在,整理它們的歷史,這也是在梳理城市的文化脈絡。陳亞元對此表示贊同,大同路承載着老廈門的商業傳奇,也是廈門商業文化的載體,應當做好文化梳理和保護。

【老字號故事】

捷克百貨

兩米多長大皮鞋 懸掛在店門口

據李世偉回憶,曾經位於大同路的捷克百貨店招非常奇特。店門口的騎樓天花板下掛着一雙兩米多長的大皮鞋。每當人們從這裏經過,都會被這雙大皮鞋所吸引。李世偉說,每次到這裏購物,父親總會帶他去看這雙大皮鞋。許多廈門人都對這雙大皮鞋印象深刻。

同英布店

服務態度好 老廈門人都愛去

除了捷克百貨,大同路的同英布店也是有名的老字號。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廈門還沒有成衣出售,一般都要自己買布,再請人剪裁做成衣服。在那個需要用布票買布的年代,做一套衣服都要精打細算。李世偉說,當年老廈門人都喜歡到同英布店買布,不僅因爲這家老字號賣的布料品種齊全、花色多,還因爲這裏的店員服務態度好,能爲顧客考慮。“買布時,店員會告訴顧客如何選擇布料,比如哪種佈會縮水,他們會囑咐顧客多買一些,留有餘地。”李世偉說,因此布店的回頭客自然就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