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兩大怪事,第一件怪事:在這座古老的紫禁城裏,站在高處只能看到金色的琉璃瓦,卻看不到一個煙囪;其實沒有煙囪並不妨礙古人取暖,因爲古人在這些房屋底下建了有地道,還準備了燒炭的大爐子,冬日裏的地爐道,就像北方的燒炕取暖,所以有沒有煙囪對於取暖,並沒有太大影響。
第二大怪事,紫禁城裏面竟然也沒有廁所,要知道除去那些皇帝妃子,伺候他們的人上上下下有數萬人,這沒有廁所又是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的呢?
平日裏在看清宮劇的時候,偶爾會出現宮人清洗糞車、糞桶的鏡頭。這一幕場景,其實就可以窺見明清皇宮是如何解決如廁問題的。
故宮成形於明朝,所以在《明宮史》一書中,就能夠尋得古人如廁的蛛絲馬跡。這本書中記載,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之間,修有半間房,這半間房被稱之爲“東、西夾牆”,其實就是供宮眷和內官所使用的“便溺之所”。
這些房屋裏頭放有木桶,其實就是用來如廁的工具。由此可見,這些便溺之所,其實就是宮廷裏面的廁所了。
這些茅房裏所放的容器,主要就裝一些污穢之物,平日裏更會有專門的太監在茅房外邊值班,他們被稱之爲“淨軍”,隨時負責這些廁所的清潔衛生。這些太監,是皇宮裏面所有太監中地位最低的一種,他們乾的活也是最苦的,無論是春夏秋冬何種季節何種天氣,他們都要在廁所的外面伺候。
幹這種活的太監,一般只有觸犯了宮規,或者得罪了皇帝妃子等貴人們,纔會被髮配到這裏來。文獻中還有記載,每個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都會有專門抬運污穢物的糞車,將這些方便物清除出宮。
所以明朝的紫禁城,其實是有廁所一說的。然而到了清朝,這些廁所反而沒有了,這是因爲清朝帝后上廁所的形式發生了改變。清朝的皇上、皇后不會到指定的地方去上廁所,他們想要方便,就會通知下人會爲他們送來便器具,平日裏這些便器具不使用的時候,便存放在“淨房”裏。
如果是解大便,宮人就在器具裏面盛滿香炭灰,待主子方便完畢,他們用灰將大便蓋嚴實端出。如果是解小便,只需將小便倒進恭桶,蓋好木蓋裏面提出即可。這些便器具,每天都會有專門的人進行清刷打理,然後再交給專門的人保管。皇帝妃子想要上廁所,就告訴下人“傳官房”即可。
太監、宮女上廁所,同樣也是使用便器具,但是他們用來如廁的這種器具,並不是每人專用的,而是每個大院分配1~2個,放在“淨房”附近,每天也會有專門的人負責清洗。
清朝宮廷中,仍然沿用了明朝收取糞便的差役,就連收糞便的時間也沒有發生改變。至於爲何現在的故宮中,連清朝的“淨房”都不復存在,其實是因爲末代皇帝溥儀被驅逐出宮以後,那些放在淨房裏的便器具被通通清除,這就讓那些原來的“廁所”與普通房屋看起來沒什麼區別,這才讓後人覺得故宮中沒有廁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