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許多人都曾經質疑:薩達姆被捕時爲何不自盡?實際上,就因爲被逮捕時沒有自盡,薩達姆曾被罵3年軟骨頭,直到3年後人們才得知真相:他曾表示,死太簡單了,並且是愚蠢的做法,只要有一線希望他都會繼續戰鬥,這一真相曝光後全球都感嘆:曾被罵多年軟骨頭的薩達姆原來內心如此強大。
曾經的伊拉克作爲中東最富庶和平的地區,綜合國力在世界範圍內都享負盛名,軍力規模龐大,一度被譽爲兩河雄獅,對於當時中東地區的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西方針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做法,第一採取了武力回應,重創了伊拉克,也讓海灣地區的勢力範圍得到了調整,伊拉克失去了可靠的波斯灣出海口,除此以外,伊拉克還需要承擔鉅額的戰爭賠款。
真正讓伊拉克一蹶不振的正是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名開始大規模進攻伊拉克,英美聯軍出動了海空軍以及各種先進武器,面對強敵,伊拉克並不是沒有組織過有效的抵抗,直到薩達姆被美軍逮捕直到處以絞刑後,伊拉克失去了一個能夠公開於美國叫板的強人,美國發動此次戰爭的一個重要目的也因此實現。
事實上,直到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伊拉克因爲規模龐大的石油經濟,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在美國看來,放縱伊拉克的強大,會使得海灣地區石油國家抱團,並反對美國利用石油美元雙掛鉤架構下對世界大宗商品的定價話語權,這是美國始終不能容忍的,事實上,美國國內的軍工企業也促成了此次戰爭的爆發,也成爲戰爭爆發前後的最大利益收穫者。
在剷除了被視爲眼中釘的薩達姆後,伊拉克只能乖乖聽從西方的安排,在外交事務上也更加受西方的影響,以至於目前伊拉克境內遍佈美軍基地,伊拉克軍隊也大量採購美製作戰裝備,美國利用這種單邊主義軍事威懾行動,將曾經與自身利益相違背的對手,強行改變爲自己的盟友,讓世界大爲震撼。
時至今日,對薩達姆的死各界褒貶不一,但從伊拉克自身立場來看,失去了這位強勢的領導者,伊拉克不僅國內動亂不堪,對外經濟發展緩慢,最關鍵的是被美國牢牢控制,再也沒有機會重現昔日兩河雄獅的可能,美國利用單邊主義行動剷除地區異己的行爲,讓中東地緣勢力再一次重新洗牌,伊拉克境內的大量難民就是最大的犧牲者。
相關文章